中醫教路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喉嚨痛,中醫稱為「喉痹」。兒童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對外界的變化十分敏感,但很多正氣不足,抵抗力弱的小朋友,不能隨著氣候的驟變及季節的交替,做出相應的轉變,就會出現各種反覆感冒、咳嗽等。而病情的反覆,比如:感冒、咽喉炎、扁桃體炎、咽炎、腮腺炎等,加上小朋友飲食容易不節、偏食等,又有可能導致寶寶喉嚨痛。排除飲食/溫度轉變等外在因素,如果小朋友長期反復不停發炎,即...
    3 day ago
  • 立秋在三伏天之間,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最濕的時間,包含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橫跨整個7月至8月。因此立秋後,天氣不會馬上變涼,立秋只代表季節開始向秋天過渡。 溫度方面,從8月到9月,即立秋、處暑、白露三個節氣期間的平均溫度仍持續高企,待10月即秋分之後平均溫度才下降。雖然立秋期間平均溫度未下降,但如立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隨立秋期間降雨...
    3 month ago
  • 天氣乍暖還寒,有說「未食五月糭,寒衣不入籠」,最近天氣雖回暖,氣溫回升至18、19度,但家長亦不可掉以輕心,不要太早換季收起保暖衣物。
    1 year ago
  • 佛誕前後,市面上就會看見欒樨餅的影踪,很多齋舖均有售賣這款外貌呈深綠色的傳統餅食。在佛誕未成為法定公眾假期前,不是信奉佛教的人,只要見到欒樨(音:聯西)餅上市,就知道佛祖生日臨近。欒樨餅是時令食品,過了佛誕月份,也就不多見有售賣。 欒樨餅起源於瘟疫 佛誕前後吃欒樨餅的起源有很多,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傳說在200多年前浴佛節那天,一個和尚在香山...
    3 year ago
  •   廣東話口語統稱所有以注射方式向身體引發免疫反應的過程為「打針」。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需「打針」。應否接種疫苗或什麼人不宜接種疫苗,不在本文談論範圍之內。   筆者想分享打疫苗的心理壓力,不瞞看官,能夠獲國際認可的疫苗應該是經過一系列的硏究、測試,證明有效、安全才會大量為人們接種,這個不用太擔心。不過,大家對於接種疫苗充滿著各種憂慮、遲疑及懷疑,可以...
    3 year ago
  •   市面上極多個人護理產品均含有一種或幾種來源自中藥的成份。這些產品可以稱之為中醫藥美容系列嗎?嚴格來說這些產只是使用了某些中藥成份,由於在設計配方時未必根據中醫的處方原則來制定,因此,只含有一些中藥萃取成份的護膚品並不算是真正的中醫美容,也無法展現中醫美容的真正效用,未必能夠徹底地改善膚質。   中醫理論講究各方面的平衡,藥材之間的配搭有互補長短...
    3 year ago
  •   所有人都會有濕的時候及機會,分別是濕多還是濕少,外濕或是內濕,小朋友當然也不例外。對小朋友來說,天氣是令之濕病的一個最主要因素。此外,餵養、起居、作息、先天等因素(如天生脾胃弱、早產等),皆可造成濕病。   小朋友不懂得自己告訴你體內有濕,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因濕而造成的不適,大人們可以通過觀察,了解孩子體內是否濕邪過多,雖然未出現病徵,但也可以及...
    3 year ago
  •   春深露重、霧濃濕多,人容易出現春睏,周身攰、肢體缺力。皮膚也容易欠缺神彩,少光澤,易浮腫,易舊患復發,易出瘡瘍及過敏。春日多風、潮濕,脾胃運化不佳時,易致水濕滯留導致各種不妥。   中醫認為「春日宜少酸增甘,以養脾氣。」是因為春季乃肝氣旺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問題;若過吃酸味食物,會令到肝的功能更偏亢,從而更加壓抑脾胃...
    3 year ago
  •   最近很多人都在吃鳳梨,筆者也是。鳳梨是鳳梨科(Bromeliaceae)植物鳳梨(Ananas comosus L. Merr.)的果實。原產於巴西,菲律賓、夏威夷均盛產菠蘿,廣東、廣西、福建及台灣均有栽種,筆者個人最喜歡吃台灣的品種。   有些時候鳳梨是一種較具爭議的水果,很多說菠蘿濕熱,不宜多吃,又或是吃了會容易引起不適,真是這樣麼?看看古...
    3 year ago
  •   中醫認為苜蓿(音:目宿)性微寒、味甘淡,歸脾、胃、腎經,具有清胃熱、去濕熱、清除內火、利尿、消腫等功效;更有助改善一些輕微的出血症狀,如流鼻血、咯血、便血等,多吃苜蓿有助止血,因為它能幫助血液凝固。   中外醫師皆採用 中醫使用紫花苜蓿嫩葉治療胃腸功能失調已有多年歷史,以紫花苜蓿入藥的話,以內服為主,可以搗成汁液或者研磨成粉末服用,常用於幫助...
    3 year ago
  •   生「飛滋」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很多人都曾經患過,偶爾生「飛滋」而又能自行痊癒的話,毋須太過擔心,只要戒口,少吃辛辣、煎炸食物,以及多喝水就可以了。 「飛滋」在醫學上稱為口腔潰瘍,是一種以周期性反覆發作為特點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潰瘍損傷,可發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多出現在唇、口腔的頰、軟顎或齒齦等處,常反覆發作。患者會因疼痛較甚而影響進食,嚴重者甚至...
    3 year ago
  •   你記得起一首旅行社廣告歌嗎?其中一句歌詞是:「食得招積、住得舒適…」,歌詞中的「招積」是本港地道俚語,相信讀者們都懂得它的意思。今日要說的是中醫的「積」,若招引了這個「積」,就不能再食得「招積」了。   多食、過食而引起的俗稱「食滯」的毛病,在中醫學上稱為「積滯」,又稱「食積」,相對於是西醫的「消化不良」。積滯主要成因與飲食不當有關,例如暴飲、...
    3 year ago
  •   「大寒」是農曆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根據歷年的天文台紀錄,顯示大寒前後的天氣一般都不像由冬至至大寒前的時期那樣寒冷。不過,大寒過後到立春前後,天氣可以很寒冷的,香港今年一月中上旬的氣溫就時常低於攝氏十度。   古人大寒後醃肉準備過年 農曆十二月又稱為臘月,初八是今年的大寒(1月20日),根據中國傳統民間習俗,尤其是在農村,每年自「大寒」之日起,就...
    3 year ago
  •   踏入2021年後,久違了的寒冬戀棧不去,你有吃飯嗎?《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即是叫人少食生冷之品,但也不宜多吃燥熱之物;在氣溫低、寒冷凡日子,應適當地食多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   吃飯可以保暖,不是說笑,是有根據的,尤其是早餐吃米飯,對冬日養生非常有益,特別係素來陽虛、極之怕凍,體弱易病者,最好以米飯作為早餐,...
    3 year ago
  • 近日天氣轉涼及乾燥,除了皮膚需要周全的保濕及滋潤之外,人的咽嚨都好需要濕潤。咽乾喉涸,會令人易於生病,就算唔病,但是一直乾涸的喉嚨,會令人好唔舒服,甚至想咳。   大家都知道,現在瘟疫蔓延時,你一咳,身邊的人都「怕咗你」你,咁樣好尷尬嘛。唔想尷尬,你需要保護好咽喉,要喉嚨舒服,就要解渴生津,口腔內常有足夠嘅口水滋潤著,是抗菌的重要因素,另外,咽喉不常...
    3 year ago
  • 一覺醒來,腳一落地,即時大叫:「哎呀!」腳跟痛得要命,站不住、行不得,抱膝揉腳,抱怨腳踭痛或腳底疼痛,這是患上足底筋膜炎的常見情況。足底筋膜炎是常見的下肢痛症,較常出現在女性、肥胖者、運動員及老年人身上。   小心錯誤步姿飲食 人站立及行走時兩側腳跟骨承受着人體重量的65%,每天的走路、跑跳都會着力於腳跟骨與筋膜交界處,又稱為接骨點,會因為走路姿態...
    3 year ago
  • 手腳冰冷是由於身體氣血循環受阻而引致,令血氣不能運送到手腳末端,從而引致手腳冰冷。中醫辯證中的陽虛、腎虛、氣虛、血虛、脾虛氣是手腳冰冷的主要證型。另外,痰濕、氣滯血瘀亦是導致手腳冰冷的因素。中醫認為手腳冰冷成因不單與血液循環差有關,所以從中醫角度去醫治手腳冰冷是必須辨證的。   濕重、體寒、氣滯、血瘀、痰濕、血虛、陽虛、氣虛者較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手...
    4 year ago
  • 蟹與梨都是秋日當造食物,梨天是秋天水果,秋日宜多吃梨作養生之果。不過,當你要吃蟹時則不要吃梨,特別是大閘蟹,因為兩者皆為寒涼食物,同吃會礙脾胃不利消化。   梨味甘,微酸,性寒。陶弘景《名醫別錄》云:「梨性冷利,多食損人,故俗謂之快果。」由於梨性寒,大閘蟹亦寒,二者同食,甚傷脾胃。   蟹與花生皆是高膽固醇的食物,花生性味甘平,脂肪含量高達4...
    4 year ago
  • 今年即使天氣沒有轉冷,但冬季流行的傷風、感冒及流感卻已殺到,11月尾後一般都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流行季節,加上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病毒襲擊,一旦被病毒感染,後果可以很嚴重,亦有較大機會引起肺炎等併發症,絕不能掉以輕心。相信港人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抗疫生活已經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萬一不幸染上流感、感冒病毒,中醫也有不少防治的方法,大家不妨參考以迎戰感冒高發期。  ...
    4 year ago
  • 支氣管炎是由病毒或細菌等引致的常見呼吸道感染,高發期通常在秋冬至春季之間。   孩子最初可能會出現發燒、流水或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症狀,但咳嗽情況比起傷風、感冒來得嚴重些。其他症狀包括:呼吸快速、淺短,更易煩躁、發脾氣,或愈發疲累,胃口差,食量少,睡眠不安穩等。病初多是乾咳、咳較弱;數天後,可能咳出大量痰液,咳聲較響。這是孩子病情好轉的跡象,說明...
    4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親子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