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Max教材大王

DR-Max教材大王
香港兒童教育服務供應商

2004年成立至今,DR-Max一直以協助家長發掘孩子的語言學習潛能為目標,為香港0至15歲的兒童提供全方位英語學習系統、多元化教材及套裝書等產品。有賴於對教育充滿熱誠的團隊及專家意見,DR-Max多年來榮獲多項殊榮,包括由香港品牌發展局頒發的「香港卓越服務名牌」等,令品牌更為人熟悉。

DR-Max教材大王的文章
  • 年僅三十出頭的中文補習名師林溢欣,從事教育已有十載,去年年尾宣佈創立自己的教育事業,更在疫情期間斥資千萬,聯同教材出版商DR-Max編製兒童中文教材,他期望參考DR-Max教材出版經驗,為本地小朋友打造一套質素與趣味兼備的中文學習教材。
    2 year ago
  • 每年開學,家長要為小朋友開學而花費大筆金錢,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絕對是沉重的負擔。 $2000消費券不夠開學開支 林女士跟6歲囡囡住在深水埗,她現時沒有工作,靠以往工作所賺的積蓄維生。每月數千元租金,已佔家庭支出一大截。為了省錢,平日她不會外出食飯,在家煮食,又會趁街巿臨近收檔時買平價又有營養的餸菜,能省的,她都會盡量省。 今年女兒升讀小一...
    2 year ago
  •   小朋友重投校園後,一般家長認為只要小朋友做好個人衛生,就未會太擔心小朋友染病,不過漸漸會擔憂小朋友在停課多時後重返校園會否容易心散,亦有些家長擔心小朋友因為在家多時,長期只跟家人相處,而在校內會出現社交問題。 有一些個案是大人與小朋友的性格本身比較緊張,平日對自己有很高期望,在停課時,對此類家長與學童來說,是一個喘息的時候,但是當重返校園後,問題就會...
    3 year ago
  • 孕婦產後抑鬱的後果可以很嚴重,有一些個案因心情太低落,覺得世界「很灰」,擔心獨留嬰兒在世界受罪,而傷害子女,這些悲劇太令人心痛。所以現在的香港,算是越來越多人關注新手媽媽患上產後抑鬱的情況,母嬰健康院、醫院或私家診所等都會讓媽媽填寫問卷,去篩選出需要協助的個案。 那新手爸爸的情緒呢?又有沒有男人有產後抑鬱? 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鍾國衡教授的...
    3 year ago
  • 早前有一單令人心傷的新聞,有一女士懷疑是產後抑鬱而抱五月大女兒墜樓,很多人認為迎接新生命是開心的,其實背後也有不少辛酸,面對角色的轉變、照顧嬰兒的挑戰與家庭問題,究竟產後抑鬱是甚麼的一回事呢? 產後抑鬱是抑鬱症其中的一種,孕婦因為生育後荷爾蒙迅速變化,容易造成情緒變化。產後抑鬱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全球的產後抑鬱患病率為13%至19%,在香港,則是大約每十...
    3 year ago
  • 目前社會及環境壓力大增,大家已好一段時間擔心疫情而處於戒備狀態,人的精神狀態是會比較容易緊張的。作為家長,更有照顧與管教小朋友的壓力,雖然現時疫情似是穩定了,家長普遍是少了擔心小朋友染病,不過停課多時與小朋友已有一段長時間靠網上學習,不少家長開始會擔心小朋友的學業成績,尤其是測驗週也將近。 小朋友在家對著電腦學習,不似過往在校園般有老師直接照顧,身邊亦...
    3 year ago
  • 因為疫情的關係,學校多是採用新的教學模式——網課與面授,這對家長及學童有什麼影響呢? 不少學校為了減少小朋友在學校除口罩的機會,會讓小朋友上午上學,而下午就留家上網上課。其中一個普遍問題是離校回家的時間很緊迫,未必有足夠時間讓小朋友休息與吃飯,如有這些情況的話,家長應該跟學校反映,始終大家是不希望小朋友連午餐也沒法吃,而影響發育與健康。 而網上課一定...
    3 year ago
  • 早前有一單令人極心傷的新聞——一位媽媽在教小朋友功課時情緒失控而自殺,在家學習成為新常態,小朋友無論是外出上學、上課外活動或玩的機會都大減,加上一般家居空間小,「困獸鬥」對家長造成甚大壓力,尤其是對於沒有工人或家人協助的家長來說,過去這一年、以至未來一段日子都是很大的挑戰。 不少家長會發現不夠時間休息,因為在過去,子女在校上課的時間就是家長的私人時間,...
    3 year ago
  • 普遍香港人的家居空間不大,對現時被迫長期留在家的小朋友來說,究竟有甚麼影響呢? 小朋友少了運動與發洩精力的機會,而運動正好是改善情緒的良法,所以小朋友是比較容易發脾氣。而與家人一起擠在狹小的空間,亦可能會因為嫌其他家庭成員聲音大、爭用電腦、廁所等多了衝突與爭執。 同時,小朋友容易出現無助感,因為上網課時主要靠老師說話這一個媒介來聽指示,平日在學校...
    3 year ago
  • 如今復課不久,不過又快要過暑假,各位大小朋友卻仍是面對很多不確定情況,例如害怕跟不上學習進度、擔心疫情反彈、各地仍封關、暑假活動受影響等等,究竟如何處理家長與小朋友的情緒與壓力呢?如何打造一個讓小朋友身心健康的暑假? 最重要的是家長須定立明確目標,建議可以將暑假分為兩至三部份,然後定出兩至三個想達成的目標,之後必須為目標定一些具體方法,例如,因為疫情關...
    3 year ago
  •   上個月疫情稍為緩和,終於結束了多時的停課日子。不過復課不久,疫情再次反彈,接著是7月的悠長暑假…… 不少家長感到很煩惱,因為有一些憂慮,主要是擔心,不知道暑假要安排甚麼節目,有些過往會安排的節目又變得不合適,例如去夏令營與旅行。亦有父母擔心和傾向要追趕課程,考慮是否需要增加補習堂數去追及學習進度。 以下就有一個案分享,有個家庭,當中有三個小...
    3 year ago
  • 停課多時,中、小學生終於回歸校園,一眾家長與小朋友對復課懷著各種的心情。 一般來說,聽見不少家長與小朋友是開心的,始終在家多時,小朋友也會想念同學們,而家長不用再兼顧老師一職,也感到輕鬆一點,不過同時又會擔心,始終一下子讓子女跟一大班小朋友待在一起,擔心增加感染風險,而會千叮萬嚀子女要注意衛生。尤其是留意到一些有跨境學童的學校,當中的家長會特別緊張,甚...
    3 year ago
  • 由於疫情關係,小朋友已經停課多時,又不能隨便出外,父母與小朋友長時間一起留在家中,猶如困獸鬥,自然會容易出現磨擦,影響親子關係,那怎麼辦?原來,世界衛生組織已發出6個指引,讓各位家長參考。   1. 訂立每天親子相處時間 每天有一段特定時間(大約是20分鐘,或更長的時間),父母是給予小朋友百分百專注,問小朋友想做什麼或談什麼,亦可以提議小朋友可...
    3 year ago
  • 疫情肆虐之時,大家的生活大受影響,漸漸地會發現不少人精神變得容易緊張,例如在外聽見身邊人咳嗽一聲,都會感到驚慌,甚至誇張地「彈開」,又例如回到家後,就不斷清潔,甚至洗手洗到又紅又甩皮,總是擔心不夠乾淨。這種狀況是否不太健康呢?
    3 year ago
  • 全港因疫情而停課,復課日遙遙無期,不少家長都擔心小朋友會視「停課」為「假期」,心情變得疏散,到日後復課時,不知道怎樣適應…… 規劃作息和學習時間 家長必須要讓小朋友明白:「停課不等於可以任意放縱,就算是停課,亦不可停止學習。」家長要為小朋友規劃好作息時間,例如睡眠與起床的時間盡量是維持跟平日上課時差不多,待日後復課時,自然不會覺得早睡早起是件難事。 ...
    4 year ago
  • 長期停課改變了小朋友的生活習慣,他們亦未必能夠充分理解為何不能上學與出外,容易引起情緒問題。家長要多花心思,運用一些方法,去培養小朋友的正向思維。家長可以參考以下五個方法:   方法一:繪畫紓發情緒 有些小朋友年紀尚小,未能充分以言語表達,繪畫就是好方法。讓小朋友在紙上繪畫出擔憂的情緒,家長不用評價與訓話,只要在旁觀察與形容小朋友畫的物件,如「...
    4 year ago
  • 停課已久,不少家長也擔心小朋友的學習機會大減,其實「停課」不等於「停止學習」,有些學校會為小朋友安排網上學習,亦要小朋友做功課。不過,除了學校的功課外,家長別忘了花點心思,要安排多元化的活動給子女啊!   1. 學做演說家 試想,平日小朋友功課繁忙,更要參與不少課外活動,如今可以趁機多做一些平日少做的事情,例如其中一項益智活動,就是與父母一同閱...
    4 year ago
  • 執筆時仍未知疫情何時完結,大眾亦擔心口罩不足、外出風險等,就連大人也可能感到擔心,不斷去想怎麼辦與搜索相關資訊,甚至會食慾不振、發惡夢、肌肉繃緊、心跳加速、上氣不接下氣、胸口翳悶,常疑心覺得喉嚨不適、想咳嗽、無助、感到挫敗、沒希望等等。 那小朋友呢?全港學校延長停課,最早也要復活節後才復課。不能上學,更不能隨意出街,活動空間與「放電」機會大減,又見不到...
    4 year ago
  • 不能輕視英文:提前準備升幼稚園與升小學面試 內容提供:梁永樂 在香港,無論是升幼稚園或是升小學,面試當中都不能缺少英文的考驗,小朋友年紀還是那麼小,究竟家長有甚麼需要留意與可以幫忙呢? 先說說升幼稚園的面試,請各位家長先放心一點,的確有些幼稚園可能會要求小朋友嘗試以英文表達與聆聽,不過多數幼稚園都是讓小朋友將圖與字配搭上,而甚少要求小朋友串字...
    4 year ago
  • 面對考試,怎會沒有壓力?如果是幼稚園升上小一的幼童,或小學升中一的孩子,在新學校面對第一次測驗或考試,壓力之大可以想像,這裡我可給家長一些建議。   家長可以先了解學校的考試制度,有助幫小朋友適應,例如可以找一些模擬試卷給小朋友試做,為小朋友計時,慢慢適應測驗或考試的環境,放鬆緊張情緒。不過,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向小朋友清楚表達「成績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信...
    4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