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婉玲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因疫情反覆,為了公共衛生、盡公民責任,大家需減少不必要的聚會,齊心抗疫。然而,佳節在前,要一反常態沒有聚會或聚餐,孩子難免感到冷清、寂寞,作為家長可如何為假日燃點暖意呢?這裏有幾個小建議:   1. 網上虛擬交換禮物 在不少節慶活動,如家庭聚會、學校聯歡會、公司的節日派對等,交換禮物是人氣之選。除了可增添節日氣氛,摯友良朋也能藉此互送祝福。雖然現時...
    3 year ago
  • 相隔數月,幼稚園以至中學終能回到校園,重拾面授課堂。作為家長的你,心情如何?開心能回到實體世界,準備和網課說再見?還是已作好心理準備,預期面對面課堂與網上授課會交替發生? 按專家分析,疫情仍可能輾轉反覆,相信不少學校在新學年會推展「混合式學習」,讓上午的面授課配合下午的網上學習。為配合這樣的教育新常態,不少學校也加快推展「自攜裝置政策」,讓每個學生擁有...
    4 year ago
  • 一、溫習有時、共樂有時 縱然提早放暑假,學校亦會提供暑期功課、任務等,讓孩子在假期中不忘學習;高年級的學生更可能要繼續在網上補課,追趕公開試課程。要足不出戶,但又想在學習時鬆一鬆?可在固有的學習時間表上,加入運動、遊戲、閱讀和休息等元素,藉此訓練如何建立平衡工作及生活有序的時間表。有關在家中可以進行的運動和遊戲,可參閱筆者之前的專欄。 父母應讓孩子適...
    4 year ago
  • 教育局再度宣布延後復課至3月中,不知家長們有否忐忑不安?特別是上班一族,會否懊惱如何能讓孩子善用餘暇,又能照顧自己的日常工作?不如考慮和子女一起設計抗逆學習日程表,除了為他們重新規劃每天的活動,順道增強他們對生活的認知,提升他們自學、自理和自省能力。   溫習功課練自學 停課期間,學校會以不同形式為學生持續提供功課,甚至開始有學校以視像會議工具,與...
    4 year ago
  • 筆者最近和香港青年協會的社工同場分享數碼世代為家長和孩子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從趙樂盈姑娘的「解碼網絡交友」分享中,明白如何與孩子一同學習,慎交網友,在此與家長共勉、共學。   方法有三大範疇:首先是監護,適合孩子年幼時運用,包括在家中電腦加裝過濾軟件,防止不良資訊入侵。如子女需用網絡平台,家長可與他們一起建立帳戶,過程中向他們講解保障私隱的重要性及方法...
    5 year ago
  • 報告訪問了678名育有0-5歲孩子的家長,以及1,040名育有至少兩名6-17歲孩子的家長。調查發現,大部分學前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會以閱讀為樂,而轉捩點是在8至9歲時發生。有57%的8歲小孩,每星期有5至7天會為興趣而閱讀,而40%認為自己熱愛閱讀,到了9歲,仍保留一星期至少5天為興趣而讀的小孩則降至35%,只有28%仍然認為自己熱愛閱讀。   報告...
    5 year ago
  •     以上是筆者參加由香港房屋協會主辦及教城合辦的「突破『齡』距離」中學生短劇創作比賽總決賽中欣賞的其中一短劇。參賽的中學生從創作劇目、佈景設計、選角和排練,以至現場演出也非常投入,在享受整個過程的同時,也掌握到豐富的學習技能。當中的品格培養和意志鍛鍊,以及團隊協作、溝通和解難的考驗,一一成為學生寶貴的學習經歷。   世界知名的教育改革權威Mi...
    5 year ago
  • 很多時候家長或許有謬誤,以為母語一定能應付,且需投放的時間較學習外語少,依靠學校教授便可。然而,不少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也視中文包括普通話及廣東話為最難學習的語言。以廣東話為母語的我們,其實只須用心學習,培養對語文的興趣,建立自信和主動學習的習慣,便能綽綽有餘地應付。   如何讓孩子覺得學習中文是一項具趣味性的活動,可考慮在學習中加入遊戲化元素,引起孩...
    5 year ago
  •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幼兒期時,運用字卡來增潤孩子的知識及詞彙,訓練他們的語言能力。而不少調查指出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內容多是「做完功課沒有」、「洗澡了沒有」、「吃飯了沒有」等,花了時間對話,卻沒有因此而增加彼此的認識、彼此的關係,甚至無助加強溝通技能。原來,最有效鞏固及強化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有來有往」的對話。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認知科學家的研究,測試...
    5 year ago
  •   學懂放空 有不少認知神經科學家研究提出適當地讓腦袋放空、發呆、做白日夢,跟「跳出框架思考」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對一些家長來說,當看見孩子發呆,自然反應就是立刻向孩子「招魂」,要他們回到該做的事情上。而現實上,人在發呆的狀態下,促使大腦啟動「預設模式」。此模式是解決問題、產生新構想,甚至規劃人生的最佳狀態。因此,讓腦袋放空,不但沒有浪費時間,反而有效...
    5 year ago
  •     今次的變革主要有三方面,包括減少校本評核次數、省略成績册上名次指標,並加強對個人學習素質的重視。 在減少校本評核方面,小學一、二年級無須參加考試及計分測驗,教師可以課堂作業、學習活動、小測等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而小三、小五、中一及中三則取消年中考試。取消評核次數有助學校騰出課程時間,因應不同學習進度施行相應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投入度...
    6 year ago
  •     如果家長設身處地,把孩子的生活模式,代入自己的生活中,即在公司工作了一整天,還要每天額外上不同課堂增長知識及技能,增加壓力之餘,更加添疲累,影響工作效能。成人亦要間中和朋友飯局暢談、看戲輕鬆、運動減壓,何況是孩子。鼓勵父母們為孩子度身訂造每天的時間表時,慎重考慮加入遊樂時段,讓孩子的身心靈得以健康、茁壯成長。 在美國,美國兒科學會今年亦...
    6 year ago
  • 一、辨別孩子的壓力來源,用心聆聽所需 家長們要懂得分辨孩子是否有學習壓力。家長可從他們的日常行為中觀察有否壓力徵狀,如失眠、頭痛、胃痛或情緒不穩定等,孩子一旦向父母表明對上學有壓力、有憂慮時,更要耐心地從孩子的言談中,找出有可能的壓力來源,如功課困難、同儕相處、被欺凌、密集的課堂及課外活動等,如有需要,可尋求其他家庭成員及學校老師協助,一同找出處...
    6 year ago
  •   久而久之,這些看似為孩子設想的保護屏障,卻在無形中塑造出他們的「玻璃心」,小則不願意嘗試新事物,避免招惹失敗;大則不懂如何處理失望、沮喪等負面情緒,也不懂得如何解決當下預到的難題,無法令自己重新振作及反思失敗原因。 近年,不少教育家鼓勵學生從失敗中學習,更有學校推行「失敗周」讓學生經歷及面對失敗,以訓練堅毅性格,一旦遇到不如意事,都懂得處理自己的...
    6 year ago
  •   經歷了公佈升中派位結果、公開考試放榜或者派發全年成績表,既緊張又勞碌的兩星期實在讓學生們身心疲憊。不知各位忙著工作,又要兼顧孩子學業的家長們,心情又如何呢?準備為孩子取得優越成績而慶祝?抑或為平平無奇的分數而惆悵?還是因為成績表滿缸紅而想破口大罵呢?   筆者最近就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段短片故事,值得家長們思考。故事發生於一個新加坡家庭,...
    6 year ago
  • 研究發現,大部分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都認為教育和努力有助提高智力。他們會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問題、困難和挑戰,且做事不輕易放棄,並能享受過程及得著樂趣和動力,他們更容易尋求幫助,更加堅毅,所以更易獲得成功。相對地,擁有「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的孩子則認為智力和才能是與生俱來且固定不變的。只要擁有聰明、才幹,毋需努力亦能...
    6 year ago
  • 有效的SEL並非單單在課室內、學校裡進行,更需要社會及家庭的配合,才可以助學生發展SEL中強調的五個主要技能: 自我認知 身為家長的我們,有時也未必很認識自己,更何況孩子們?自我認知包括掌握個人情緒、目標及價值觀,接受自己的強項及弱處,從而建立正向思維、樂觀性格及提昇個人效能。而高階的自我認知可以貫通思想、感覺及行為,成為內外一致的人。 自我管理 ...
    7 year ago
  • 不少成年人喜歡問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羅根指這是孩子最怕聽見的問題,因為成年人期待的答案都是太空人、神經外科醫生等,但孩子的答案十分簡單,以羅根為例,他只是想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其實與其問孩子想追求什麼職業,我們應鼓勵他們思考想追求什麼人生。可惜,學校的教育未必能夠將開心和健康放於首位,但兩者是否不能夠並存? 在香港,有不同學校和機構積極推行...
    7 year ago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科技讓我們接觸海量資訊,豐富我們的知識,同時要求我們有一定的技巧和能力辨別資訊的來源、真實性等。特別是孩童,他們學習的最初階段是以接收資訊為主,還未有分析的根基,家長的指引及協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們也要明白什麼是資訊素養,並掌握箇中的技能。 資訊素養能夠提升我們解決困難的方式和思考能力,過程中我們要抱懷疑的...
    7 year ago
  • 在街上,不難發現周遭的人一邊走,一邊使用電子產品,成為「低頭一族」,而且很多小孩很早已需配戴眼鏡,令家長擔心電子學習下,因使用流動裝置、電子產品的機會增加,而影響眼睛及骨骼的健康。這些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眼科醫生及視光師均表示現時未有足夠的研究證明使用電子產品對眼睛有不良影響。不過與看書一樣,使用電子產品同樣會使眼睛疲勞,所以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我們...
    7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親子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