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不少人成長的《蠟筆小新》,相信大家都認識小新的朋友妮妮,而妮妮的媽媽面對小新的頑皮,生氣就會打兔子,後來妮妮亦學了媽媽拿兔子布偶出氣。近日,日本一名網友(@Strongherbivore)在X(前身Twitter)發佈關於對妮妮媽媽生氣打兔子的觀感。
「情緒」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建立關係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能與人連結,是因為我們能夠「感受」,而家長如何接收和回應小朋友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天下有哪個父母不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尤其近年市面上有各類「育兒天書」,分享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過對家長來說,最難的只在一瞬間的情緒失控,我們應該怎樣平衡呢?
新形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兩年多,無論家長抑或小朋友都要接受大環境的改變,以應對新常態、新日常。第五波疫情反覆更令家長疲於奔命,不但要照顧家庭,更要四處選購抗疫物資及生活用品,精神壓力幾乎超出負荷,瀕臨「爆煲」。
現代社會傾向少子,有人認為資源豐盛的新一代容易變得「玻璃心」。然而,有研究指「玻璃心」可能是與生俱來的「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rson,HSP)徵狀,而且HSP兒童比一般人更善良及擁有更強藝術天賦。
美國心理學家艾融博士(Dr Elain Aron)多年來致力研究HSP人士,並且用核磁共振攝影來掃描HSP的大腦。他指出,HSP...
疫情持續,成人和小朋友都壓力驟增,面授停課一直循環,網上學習有利有弊。
部份兒童未能適應網上學習,專注力卻逐漸下降,排山倒海的壓力引發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有些更有可能身體健康也出現異狀。小朋友可透過正念減壓,讓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情境,藉此取得心靈上的和諧與平靜。
正念教育應用廣泛
正念(mindfulness)創始人Jon Kaba...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小朋友已因為疫情而宅在家近兩個月,他們或會對網絡或電視上看到的病毒消息而感到不知所措,甚至焦慮。如何向孩子談論這場疫症?可參考以下舒緩兒童情緒和保護兒童健康的8項建議。
1. 提出開放式問題並傾聽
首先讓孩子談一談對於疫情的看法,了解他們知道多少信息,然後按照他們的思路展開對話,家長可通過繪畫、講故事等活動方式展開話題。...
作為家長,都希望給最好的下一代。家長可以身教「7個致富生活習慣」傳承給子女們。
我們是我們習慣和知識層面的產物,並將這產物代代相傳。根據作家湯姆.科利(Tom Corley)的說法,富人的生活習慣與窮人的大不相同。在湯姆.柯利與麥可.雅德尼(Michael Yardney)合著的書《習慣致富:成為「有錢人」,你不需要富爸爸,只需要富習慣》(...
新生命誕生,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嬰幼兒,但唔好忽略爸爸的情緒。外國研究指爸爸的情緒對幼兒語言發展有著很大影響,所以身邊人和朋友都應該多支持爸爸。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當爸爸感受到壓力,並在行為表現出躁動時,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負責領導研究的Tamesha Harewood調查了超過700個美國家庭「早期啟蒙計劃」(Early ...
美國的Galena High School為了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讓部分學生去年開始參加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援培訓,學生參與3節75分鐘培訓,主要是學習察覺自己以至身邊同學的心理問題,例如發現有自殺、情緒問題、上癮等警號。當發現有不妥時,就要盡快找可靠、可信任的成年人協助。
這計劃很有意思,在香港學校裡,普遍仍是大班教學,老師難以發現學生的情緒問題,...
教養仔女難免有激氣時刻。有調查發現,72%家長教子女時感壓力,繼而引發親子矛盾,向孩子發脾氣或體罰,專家建議家長要管理自己情緒,或以靜觀方法,減輕育兒壓力。
「養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不但要養活孩子,亦要好好教育下一代,但育兒責任往往成為家長終身學習的課題。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早前訪問210位家長,調家長壓力指數。結果顯示,72%家長在教子女...
台灣一名6歲的男童柚子,自2歲起便患有自閉症及過動症,經常因無法控制情緒,導致出現社交障礙問題,加上後來因為升學以及家裡的許多變動,出現焦慮的狀況,令家人相當擔憂。
此時,柚子的爸爸公司附近有隻小貓遭棄養,便考慮帶回家照顧。起初柚子的媽媽擔心寵物不易照顧,開銷又大所以不大情願,但後來想到治療老師曾經提及的寵物治療法,於是便決定嘗試一下。
...
(YOHO MALL特意邀請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培愛學校15名學生參加「冰雪藝術治療」工作坊。)
YOHO MALL與美國專業冰雪製作團隊SnowMagic聯手呈獻「The Coolest Christmas」,於露天廣場建造4,000呎「冰雪世界」,並特別請來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主席李靈津小姐,於雪地上舉行全港首次「冰雪藝術治療」,將「治療」搬離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