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技巧】溫柔的力量3重點  建立孩子情緒調節能力

「情緒」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建立關係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能與人連結,是因為我們能夠「感受」。故此,若孩子的情感表達在幼年時期已能被傾聽、同理和回應,在成長路上,孩子就越能明白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對學習、工作、人際關係及面對人生高低起伏,都有莫大的幫助。相反,若孩子在幼年時期所表達的情感,如開心、傷心、生氣、害怕、好奇及羞愧等都被過分漠視和拒絕,孩子便會接收到「我不應該表達需要和情感」的訊息,對孩子的成長發展將會有深遠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我們與孩子溝通的說話內容和態度,會影響孩子如何評價自己。例如成長路上常被溫柔接納和回應情緒的孩子,會相信自己是一個被愛的人,長大後會懂得適時與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難,會相信自己不需要獨自一人揹起所有重擔,同時懂得自我調節情緒,並在社交場景中能與人和睦共處。這些幼年時期的情緒記憶,原來都被身體儲存起來,讓孩子對周遭環境感到安全,長遠建立孩子自信的個性,以及展現與人友善相處的態度。

疫情期間許多社福機構都進行了與父母精神健康相關的研究,結果大都指向家長在管教子女方面的壓力增加,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甚至與子女發生言語衝突,親子關係亦見升溫。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說話往往會引起誤會,甚至帶來傷害。有效的溝通在於聆聽,家長想與孩子連結,先要了解溫柔的力量。在困難的處境中,不論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很需要父母溫柔地陪伴他們「共同調節情緒」,以幫助他們於日後面對艱難處境時,仍能安然自在。

幫助孩子調節情緒的三個重點:

一) 讓孩子安心感受自己的情緒

父母可先作幾個深呼吸,幫助自己放鬆。面對孩子的情緒感受,我們也許會想把孩子的情緒好好控制或把它輕描淡寫。遇到這種想法時,父母可以在深呼吸期間提醒自己:

「人有情緒感受是很自然不過的事,孩子面對困難當刻需要的是你的慈愛,而非你的評價。」

二) 與孩子共同調節情緒

若父母與孩子的共同調節情緒能力越好,孩子日後便更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可以溫柔而堅定地回應孩子的情緒,慢慢地幫助孩子回到感到舒服的狀態。參考回應句子:

「嗯……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傷心/不安/不知怎麼辦……」

「我看見你的生氣,知道你都辛苦了……」

三) 與孩子心連心

家長可試著溫柔地安撫孩子、輕抱孩子,或者舒適地伴在孩子的身旁。當孩子身處於如暴風的情緒中,若父母能以溫柔和慈愛的語調和肢體語言跟孩子溝通,孩子便會感到自己的情緒是被接納的,也會因著父母與自己心連心而更容易平服心情。參考回應句子:

「你OK嗎?」

「如果你想,我方便坐在你身邊嗎?」

「我知道……你現在感到很不舒服……」

「我會在這裏陪著你,等待你舒服點呢!」

教養孩子永遠都不嫌太遲。只要我們願意,仍可選擇與任何年齡的孩子重新連結,學習觀察和回應孩子,讓他們感到被關心、被無條件地愛、被看為重要和被尊重,使孩子能安心展現自己,探索世界。

 

本文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恩童計劃」計劃主任郭蔓菁撰寫提供。
©香港小童群益會 授權轉載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