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聽到一句說話,「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這不是沒有根據的坊間流傳話語,早在1998年,美國的 The Archives of Pediatric & Adolescent Medicine 期刊當中指出,「每天吃早餐的兒童,在人生中是勝利者。」一般而言,小朋友肚子餓的時候都會表現得比較情緒化,而每天吃早餐的兒童,比較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兒童可...
2 year ago
-
刷牙是保持牙齒健康的良好習慣!相信大部分人每天會刷牙至少兩次,早晚各一次,但何時才是早上刷牙的最佳時機卻眾說紛紜,連牙科醫生對在早餐前或早餐後刷牙仍沒有統一的意見。2 year ago
-
小朋友在發育階段要吸收營養,不過家長亦要留意「兒童肥胖」引發的健康問題。台灣一個3年級男童竟發現有中度脂肪肝,加上原來家族有糖尿病史,醫生建議家長應及早正視及處理!2 year ago
-
中醫理論認為ADHD的主因是陰陽失去平衡,心、肝、脾、腎功能不足而引致,可牽涉到先天不足、後天失顧、情志失調和產傷等因素。腎陰不足、肝腎兩虛、肝陽上亢而多動、甚至激動和學習專注力不足;脾虛失養則氣血化生無源,導致心思不定,語言冒失及胃口差;腎精不足、腦髓失充而善忘;心氣不足心失所養而昏昏矇矇,或心神失守而情緒多變,煩躁易怒。2 year ago

中大研究指,在新冠疫情期間,香港學童的近視發病率為29.68%,較疫情前的11.63%增加約1.55倍;估算近視兒童每年的度數約增加80度。在2018年,一份有關香港學童近視率的研究亦指,逾半香港小學生均患有近視,情況令人擔憂。學童必須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保持清晰視力及控制近視的增長增度,註冊視光師陳敏琪便向《親子頭條》解答了3個配眼鏡及矯視鏡片的迷思。
2 year ago
-
夏天的氣溫愈來愈高,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容易變得沒胃口。隨著炎熱的氣候上升,我們的汗水也會出得較多,而汗水出得太多時,則容易耗傷我們的津氣,導致脾胃虛弱而不想進食。此時,大部份的家長都會選擇含水量較多的水果給小孩,以作解暑熱及促進消化。 雖然夏天是一個吃水果的季節,但不同的水果都有不同的屬性,有些是性寒涼、有些是較溫熱,因此選擇合適的水果是十分重要。2 year ago
-
天氣忽凍忽熱,容易令小朋友作病,出現發燒、流鼻水或咳嗽等症狀時,未必是患上新冠肺炎或感冒,可能是由於腺病毒所引致。雖然大多數患者約一至兩星期會痊癒,但腺病毒傳染性高,家長要教小朋友學會保持個人衞生,預防勝治療為上策。2 year ago
-
每年到春夏轉季,天氣悶熱而潮濕,加上春夏是萬物生長的時節,可以助長陽氣萌芽發展,但往往有小朋友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導致睡眠質量變差,容易多夢。雖然多夢不算大病,但如果情況反覆,對小朋友智力和肢體的成長也會產生影響。 原本到夜晚,陽氣在外工作了一天,會回到體內的陰血裡休養,身體隨之進入睡眠的狀態。但假如陽氣太過旺盛,或者陰血虛弱,陽氣便無法潛藏,導致睡眠質素...2 year ago
-
快踏入6月,陸續有學校進行學期末期考試,想小朋友有好成績,除了要努力溫習之外,原來還有不少因素影響,英國有機構調查發現,常吃早餐的學生,在GCSE成績較沒有吃早餐的高兩個Grade!港爸港媽想提升子女的學習能力,記得給孩子有營早餐。2 year ago
-
立夏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亦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一般約在每年的5月5日至21日之間,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標誌著自然萬物由「生」到「長」的一個轉折,沒有春生夏長,就不會有秋收冬藏。立夏的開始,也就是天地陽氣最旺,天地相交最深,氣溫將逐漸升高,萬物將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環節。2 year ago
-
嬰幼兒的視力,並非一出生便如成人般看得清楚。在正常情況下,兒童是需要透過眼睛接收清晰的影像,繼而給予大腦的視覺系統足夠的刺激,視力才可以穩定地發展。兒童的視力大約要在5至6歲左右,才能達到成年人的水平。如兒童於視力發展的黃金期(泛指8歲前)因眼睛接收清晰影像的功能出現問題,令視力的發展被抑制,便有機會造成弱視了。2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