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不少兒童和青少年受濕疹、哮喘和鼻敏感困擾。港大最新的全港中小學敏感病發病率研究發現,學童濕疹、鼻炎的發病率顯著上升,而且較全球的平均數字高。小朋友患敏感病,家長同樣感到大壓力,港大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合辦全港首個為家長而設的親子濕疹管理課程,費用全免。
港大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與聯合醫院去年進行「全港兒童敏感病研究調查」(ISAAC),訪問逾2,200名是6至7歲(小一及小二)和13至14歲(中二及中三)的學童及1,800名家長。

調查發現,去年本港小一及小二學童的濕疹、鼻炎和鼻敏感發病率分別是41.6%、59.4%和46.1%,數字較1998年和2004年的大增。至於中二至中三學生方面,濕疹、鼻炎發病率均上升,逾6成受訪學生患鼻炎。小學學童比中學學童有更高的濕疹發病率,而男學童比女學童更容易出現呼吸問題及鼻腔問題。不過,調查發現本港學童哮喘的發病率下降,醫生估計戴口罩有機會影響發病。
疫情有機會影響發病率
與全球各地區2013年的數據相比,本港6至7歲和13至14歲學童的濕疹和鼻敏感發病率比全球高。
基督教聯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陸志剛醫生和副顧問醫生鄭正禧醫生解釋,導致中小學學童敏感病病發率於改變的因素。
環境因素:
- 加工食品和高熱量食品攝取量增加
- 肥胖症病發率上升
- 氣候變化
- 服用抗生素上升
- 寄生、細菌、病毒感染減少
- 兄弟姐妹減少
與新冠肺炎有關的因素:
- 新冠肺炎所衍生的壓力
- 外出活動頻率上的改變
- 缺乏醫療監督
- 接觸性皮炎
醫生建議,對抗濕疹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居家護理和尋求適當的醫療建議。
家長照顧敏感病子女大壓力
結果亦顯示,患有嚴重濕疹的學童的身體、情緒、社交和社會心理功能也較差。如果孩子患有嚴重鼻敏感,家長較易感到大壓力,對為人家長的信心不足,出現更多抑鬱和焦慮情緒,原因可能是濕疹的反覆性和不可預測性,長期關注和擔心疾病的症狀對父母而言,會構成生理和心理的挑戰。
全港首個親子濕疹管理課程
有見及此,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合辦全港首個為家長而設的濕疹課程——「童心同行」-親子濕疹管理課程,將於2月開課,加強家長對濕疹的知識和提升兒童與家長的生活質素,課程費用全免,現正招生,詳情:https://forms.gle/huSEFoi6tyrPgvfp6。
-
新冠肺炎肆虐,家長擔心孩子外出活動會容易染疫,但在家避疫卻增加了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這些疫症下的「新常態」早已使家長們大感頭痛。究竟「新常態」對兒童的眼睛會造成甚麼影響?而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3 day ago
-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8 day ago
-
你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咬指甲、撕手皮、咬嘴唇之類的小習慣?如果放任不理這些壞習慣,最壞情況可能會像以下事件中的小朋友,需要入院治療……24 day ago
-
幼童未必能好好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假如他們感到不適,家長須多加留意,否則可能釀成悲劇。巴西一名四歲女童睡覺時被蠍子螫醒,但因不懂說明情況,結果其母只讓女兒喝一杯水,便讓女兒重新回到床上。最終女童再被蠍子螫到,更因蠍子的毒液引發心臟停頓而不治。1 month ago
-
小朋友好奇心重,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物件,對小朋友來說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家長一個不留神就會釀成意外……1 month ago
-
第五波疫情自2月爆發以後,有少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不久再度發燒,更出現痾嘔肚痛、眼紅、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士多啤梨脷等等,原來是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簡稱MIS-C)。此病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為近似,有兒科專科醫生就教家長分清楚。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