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經常鬧情緒、悶悶不樂,甚至感到不安和不開心?家長不妨從食物方面著手,讓兒童吃得健康又開心。兒童進食以下6款食物,透過攝取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素,從而增加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影響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以保持健康和開朗的身心。
衞生署近日公布轄下學生健康服務於2022/23學年提供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的主要檢查結果,參加者共有233 000名小學生及97 000名中學生,發現學生視力下降增加,體重超重持續高企,心理及行為問題亦有上升趨勢。
當孩子面對困難或經歷挫折,感到擔心、無助或害怕時,作為家長的你,會做些什麼?以下是一位家長朋友的親身經歷: 「最近陪伴孩子參加一場空手道比賽,孩子要在陌生的場館比賽,而教練又恰巧未能出席,孩子便緊張得哭起來。坐在旁邊的我絕不好受,很想快快處理他的情緒。心中亦想著:『就這麼一點壓力也承受不住!』,於是便忍不住責備他懦弱,最後孩子卻哭得更可憐。」
「情緒」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建立關係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能與人連結,是因為我們能夠「感受」,而家長如何接收和回應小朋友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病肆虐逾兩年,疫情打亂了不少人的生活日常。早前,第五波疫情來襲,確診數字大幅飈升,大家盡可能都足不出戶,留家抗疫。這邊廂成人在家工作,那邊廂孩子則進行網上課堂,無論成人或小朋友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社交及情緒健康均有所影響。
人有不同情緒,而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到焦慮,孩子亦然,例如當孩子與父母分離、去到新環境等,難免會感到壓力而產生焦慮。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克服焦慮?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以及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主辦「香港開心指數」研究團隊發佈最新數據,探討香港2022年疫情高峰期下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及關係變化,發現在新冠疫情下,本港平均每5個家庭有1個不開心。
疫情持續嚴峻,不少市民不幸染疫,隔離時間需14天,有部分染疫市民可居家隔離,但高風險地區居民更需要被送到竹篙灣隔離營,不少被隔離的市民心理健康相繼出現狀況,甚至於隔離營中出現自殺或暴力行為。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對將會隔離或隔離中的市民有以下建議:
連月發生多宗懷疑學童輕生事件,本港學生的精神健康管理刻不容緩。旁人看來,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大多數是學業,然而長年累月的壓力定必來自多個地方。教育心理學家就此分享她過往接觸過的個案,希望無論學校還是家長,或者學生自身都要多加關注自己的情緒。
香港學生學業繁重,很容易壓力爆煲。開學不到2個月,本港已經出現多宗學生墮樓、自縊事件,令人心痛,亦令社會再次關注學生情緒健康問題。
濕疹除了令皮膚紅腫、痕癢不適外,還為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甚至情緒受擾。而情緒惡化亦會影響到濕疹惡化,所以情緒與濕疹的關係是相向的。要調節濕疹與情緒之間的惡性循環,最重要是學會與濕疹共存。
疫情期間,各人為了抗疫都神經緊張,加上疫情反覆,市民都抑壓著種種負面情緒。一家人可以通過飲食安撫心情,就如攝取可可便讓心情變好一樣,減少焦慮。
攝取足夠以下營養素,有助穩定情緒,抵抗抑鬱︰
1 複合碳水化合物
複合碳水化合物可為腦部供應醣份、能量及增加血清素分泌,幫助大腦穩定情緒。其消化速度較精製糖慢,可以穩定血糖,避免血糖在餐後急劇上升...
普遍香港人的家居空間不大,對現時被迫長期留在家的小朋友來說,究竟有甚麼影響呢?
小朋友少了運動與發洩精力的機會,而運動正好是改善情緒的良法,所以小朋友是比較容易發脾氣。而與家人一起擠在狹小的空間,亦可能會因為嫌其他家庭成員聲音大、爭用電腦、廁所等多了衝突與爭執。
同時,小朋友容易出現無助感,因為上網課時主要靠老師說話這一個媒介來聽指示,平日在學校...
雖然新冠肺炎現在平息了一會兒,但在疫情高峰期之後小孩子和家長都面臨另一個籠罩壓力的處境——面試。我在這段時間也是早上7時到晚上10時為小朋友準備customized reference letter的高峰期。
今天不得不分享一些近來的觀察,踏入幼兒教育工作9至10年,仍然深有感觸。
1. 有些小朋友能力很高,近來有點愁眉苦臉,皺眉頭。
2...
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Daniel Pine他的同事對716個從9歲到18歲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8厘米。由於這些具有緊張焦慮情緒的女孩子並不是生來就身材矮小,因此心理學家猜測情緒很可能抑制了掌管身高的荷爾蒙的正常分泌。
專家分析認為,諸如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可能抑制了某種專門掌管身體生長發...
家長們在這場肺炎疫情下,每日從四方八面不斷接收相關的資訊,情緒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加上孩子停課在家防疫,打亂了自己及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長不想與孩子衝突,可以怎樣處理?家中又有什麼合適的親子活動或遊戲?以下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姑娘逐一分析。
問題1:家長如何應對疫情對情緒的影響?
答:在疫情的陰霾下,不少家長都擔心自...
媽媽在產前的不同階段都有可能出現各樣的情緒,包括焦慮、徬徨、煩躁等,其中孕婦的自尊感、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和社交支援等亦是導致媽媽情緒問題的主要原因。
要保持在懷孕期間的情緒健康,媽媽可以多點欣賞自己的付出和接納身體狀況或能力上的限制;與其他媽媽交流以增強支援網絡,或找信任的人分享以紓緩壓力。如困擾無法紓緩,便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