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即使小暑未至,香港的天氣已經十分酷熱,踏入小暑,加上全球暖化的問題,意味著將要迎來更熱的夏天,我們都少不免進食多了生冷寒涼之品以解暑,但是飲食生冷容易損傷脾胃,造成腸胃不適之餘,又使人疲倦,提不起勁,那麼有甚麼解暑的方法呢?
小暑與心相應,炎熱的天氣在生理上會令人大量汗出,而心理上則容易令人心煩氣燥,因此中醫有「暑熱傷津」及「暑耗心氣」一類的說法...
2 year ago
-
「小朋友出街唔拖實爸爸媽媽,會有咩問題?」答案就是可能會釀成意外和危險。父母除了要向小朋友解釋外出時要拖手的原因之外,究竟還有什麼實用的方法可以令小朋友意願去拖手呢?如果小朋友不聽話,又應該怎樣處理他們的情緒呢?想知道更多,看看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Jody)的講解。2 year ago
-
小時候,每年過了一個暑假在9月1日開學禮那天,總會看到很多同學帶著燦爛笑容和古銅色的皮膚,從一邊走廊跑過來找我。我的第一句話總是「嘩!你長高了很多啊!」2 year ago
-
常聽到一句說話,「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這不是沒有根據的坊間流傳話語,早在1998年,美國的 The Archives of Pediatric & Adolescent Medicine 期刊當中指出,「每天吃早餐的兒童,在人生中是勝利者。」一般而言,小朋友肚子餓的時候都會表現得比較情緒化,而每天吃早餐的兒童,比較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兒童可...2 year ago
-
小朋友在發育階段要吸收營養,不過家長亦要留意「兒童肥胖」引發的健康問題。台灣一個3年級男童竟發現有中度脂肪肝,加上原來家族有糖尿病史,醫生建議家長應及早正視及處理!2 year ago
-
中醫理論認為ADHD的主因是陰陽失去平衡,心、肝、脾、腎功能不足而引致,可牽涉到先天不足、後天失顧、情志失調和產傷等因素。腎陰不足、肝腎兩虛、肝陽上亢而多動、甚至激動和學習專注力不足;脾虛失養則氣血化生無源,導致心思不定,語言冒失及胃口差;腎精不足、腦髓失充而善忘;心氣不足心失所養而昏昏矇矇,或心神失守而情緒多變,煩躁易怒。2 year ago
-
中大研究指,在新冠疫情期間,香港學童的近視發病率為29.68%,較疫情前的11.63%增加約1.55倍;估算近視兒童每年的度數約增加80度。在2018年,一份有關香港學童近視率的研究亦指,逾半香港小學生均患有近視,情況令人擔憂。學童必須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保持清晰視力及控制近視的增長增度,註冊視光師陳敏琪便向《親子頭條》解答了3個配眼鏡及矯視鏡片的迷思。2 year ago
-
夏天的氣溫愈來愈高,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都容易變得沒胃口。隨著炎熱的氣候上升,我們的汗水也會出得較多,而汗水出得太多時,則容易耗傷我們的津氣,導致脾胃虛弱而不想進食。此時,大部份的家長都會選擇含水量較多的水果給小孩,以作解暑熱及促進消化。 雖然夏天是一個吃水果的季節,但不同的水果都有不同的屬性,有些是性寒涼、有些是較溫熱,因此選擇合適的水果是十分重要。2 year ago
-
親子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其中一種方法!不過你們懂得怎樣跟孩子開展話題嗎?何基佑早前在Facebook分享了「12句適合在孩子睡前說的話」,家長不妨參考一下。2 year ago
-
經歷了長時間需要佩戴口罩的日子,幼童對此習以為常,戴口罩讓他們覺得受保護和有安全感。若要求他們立即脫下口罩,他們會感到緊張和焦慮,也可能擔心受感染,因而較難適應改變。2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