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在家學習要夠全面 6個角色都要做齊!
停課已久,不少家長也擔心小朋友的學習機會大減,其實「停課」不等於「停止學習」,有些學校會為小朋友安排網上學習,亦要小朋友做功課。不過,除了學校的功課外,家長別忘了花點心思,要安排多元化的活動給子女啊!
1. 學做演說家
試想,平日小朋友功課繁忙,更要參與不少課外活動,如今可以趁機多做一些平日少做的事情,例如其中一項益智活動,就是與父母一同閱讀故事書,除可訓練小朋友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還可增加親子機會,當然,家長可為孩子說故事,同時也可聽他們說故事,訓鍊他們的表達能力。
2. 資料搜集員
除了看故事書,亦可以讓小朋友做資料搜集,讓小朋友選擇喜歡的題目,例如海洋生物、植物種類等,甚至是幫手找暑假旅行的資料,了解路線、景點介紹等,這些實踐與記錄,都是有效的訓練。
3. 家務小幫手
而平日小朋友沒空做家務,如今就可以安排一些簡易家務給小朋友做,例如摺被、在家長指導下幫手煮食等,這可以訓練小朋友的獨主與自理能力,亦教導小朋友要有責任心,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是需要共同負責部分家務的。
4. 放電運動員
小朋友時常留在家,家長一定要安排小朋友有充分的「放電」時間,最好就是跟小朋友一起做運動,親子瑜伽、簡單健身操、跳繩、彈跳等都是一些好選擇,不用過大空間都可以做到的,最好安排每日15至30分鐘一起運動。
5. 親子遊戲王
為免小朋友感到沉悶,有時亦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一些親子遊戲,可以根據小朋友的年齡與興趣,在網上尋找一些合適的親子遊戲。小朋友亦可以透過遊戲提升學習興趣與求知探索精神。
6. 抗疫親善大使
除了保持良好的親子交流外,亦鼓勵小朋友保持其他社交,小朋友可以電話、視像通話、短訊、社交媒體,甚至是寫信去聯繫掛念的朋友仔和親友。更可以鼓勵小朋友主動關心身邊人,可以擴展至寫信給學校的校工、醫護人員等,去多謝那些為大家保持衛生、抵抗疫情的人員,來培養小朋友感恩的心,同時訓練小朋友正面些。
作者簡介: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悉各種心理評估及治療,曾受僱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對各類型情緒病的評估及治療也十分擅長。另外亦曾受聘於香港耀能協會(前名為香港痙攣協會)及協康會,故此對兒童的成長發展、自閉症、專注力失調也十分有經驗。她是DR-Max出版的兒童情緒及心理讀物《AE大王》的專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