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家面對「搞不懂」的現象時,間中透過實驗來探究。1970年代,有研究人員探討狗隻在受到電擊下的不同反應。起初,狗隻會不停找方法「求生」,嘗試逃走或找方法「停電」,但經過反覆嘗試均未能停止電擊後,牠會變得相當消極,對周遭的變化或刺激採取放棄的態度,甚至毫無反應。有關現象心理學上稱為「習得無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
3 year ago
-
當計劃讓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入讀主流學校時,除了行為管理、專注力、服從指令、思維能力和社交技巧等,作為家長還需要考慮甚麼因素呢?3 year ago
-
父母愛子女的心無微不至,即使自己為口奔馳或家中的財政緊絀,卻未必讓子女知道工作賺錢的辛苦,家中的財務狀況就如「不能說的秘密」。3 year ago

每當與家長分享如何處理子女的行為問題時,我都會鼓勵家長訂立明確的規則及獎勵方法,往往能立竿見影。家長常問一個問題:「如果子女只在有獎勵之下做好,豈不是很『市儈』?怎樣才可令他們自動自覺做好?」
3 year ago
-
幼兒階段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父母都希望小朋友從小打好英語基礎,培養學習動機和興趣,促進語言發展。玩是幼兒發展重要的啟蒙,也是學習的重要過程,家長可通過輕鬆學習方法,教小朋友學識地道英語。3 year ago
-
各位父母,你的孩子是否經常將「唔要」、「唔制」、「唔想」等字掛在口邊?這樣又會否令你感到苦惱,不知如何應對?孩子事事說「不」,可能因為他們開始有自主的意識,希望有話事權,以致出現這些父母眼中的「反叛」行為。3 year ago
-
連月發生多宗懷疑學童輕生事件,本港學生的精神健康管理刻不容緩。旁人看來,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大多數是學業,然而長年累月的壓力定必來自多個地方。教育心理學家就此分享她過往接觸過的個案,希望無論學校還是家長,或者學生自身都要多加關注自己的情緒。3 year ago
-
除了考慮學生的行為與情緒之外,入讀學校前亦需具備其他技能,例如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和執行常見於課室裏的指令。3 year ago
-
香港學生學業繁重,很容易壓力爆煲。開學不到2個月,本港已經出現多宗學生墮樓、自縊事件,令人心痛,亦令社會再次關注學生情緒健康問題。3 year ago
-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能有待發掘,但潛能是看不見的天賦才能,往往容易被忽略,究竟家長應該怎樣啟發孩子的潛能,才能讓他們發揮一己之長?3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