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太愛玩,就是不好嗎?其實透過玩遊戲,不但可以令孩子更專注,也有助提升人際關係。會玩就是一種能力,而會玩的孩子,才能被培育為未來所需的人才。以下所提及的四點,希望可以打破家長們對玩的迷思。
2 year ago
-
學生們開心享受長假期之後,很可能因不節制而養成沉迷網絡的壞習慣Professor Dr. Jean M. Twenge 是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撰寫《iGen》,內容依據大量美國年青人的數據及深入面見,描述手機時代長大的年輕一代,如何較易沈溺於網絡世界、日夜顛倒玩手機遊戲 、網絡成癮,養成數碼行...2 year ago
-
面對大環境的轉變,我們很容易會有不安、擔心、憂慮等情緒,特別在反覆的疫情下,身為父母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家庭的重擔,經濟、家庭和情緒壓力更是層層叠。當家長在管教孩子上遇到困難,有時難免會發生親子衝突,甚至出現情緒失控。若因一時衝動而對子女作出過激行為,將會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2 year ago
-
不知道大家小時侯,會否被老師說過以上這句話?而筆者從細到大,每次成績表上,老師對我的評價都是「好動多嘴」。而今天我想與大家討論一下,何謂正面標籤!?2 year ago

2019新冠狀病毒(COVID-19)及其變種傳播風險高,令全球人類的生活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轉變,兒童、成人和長者均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依賴互聯網,香港學生因疫情停課改為較長期在家中線上遙距學習,較大機會會沉迷網絡遊戲,加上「網絡社交」氾濫,大眾更加依賴網上娛樂。
2 year ago
-
眼前活潑可愛的悅悅令人印象深刻,她彷彿有無窮無盡的精力,在媽媽Agnes身旁跑個不停。當筆者這個陌生人走近時,她會不安的躲在Agnes身後,靜靜地對筆者從頭到尾打量一遍。Agnes表示悅悅現在仍然難以安坐及專注,對於環境和事物的轉變亦會感到焦慮,但她慶幸之前有參考筆者的升小預備建議,讓她能陪伴悅悅安然走過升小一的路,來年度繼續向小二進發。2 year ago
-
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能改變看待事實的心態,因為我們都能成為心理彈性的人。 在進行心理輔導時,我經常鼓勵對方學習分辨事物什麼是可控,什麼是不可控,人之所以活得負面和消極,大體分為三個原因,一,我們總執著於不可控的事情上,二,沒有把可控的地方做好,三,我們常用單一角度看待事情,缺乏全面了解和彈性。2 year ago
-
不少家長聽說運用「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 ABA)來管教小朋友,可以訓練他們聽從指令、在學校專注上課等等。當家長在網上搜尋與ABA相關的資訊時,會發現有形形式式的分享:有人推薦ABA教學法,讚嘆小朋友能夠在短時間便有顯著的改善;亦有人持刻板印象,覺得ABA教學法太機械化,擔心在模擬環境下才能見效。既然家長有那...2 year ago
-
衝突後,孩子當然不好受;作為家長,亦可能因自己激動的行為和說話而感到內疚。心中自責:「他明明是我的孩子,為什麼我竟這樣對待他?」「我真是一個失敗的爸爸/媽媽!」憤怒過後帶來的是沉重的愧疚。縱然如此,親子衝突卻依然重覆出現。2 year ago
-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育兒風格,其中德國的育兒風格與亞洲國家大相徑庭,甚至直接攻擊亞洲家長最常做的育兒方式。你有幫孩子檢查功課嗎?在德國老師眼中,這樣的做法可是大不合格!2 year ago
-
最近做了一個諮詢個案,是一名媽媽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太黐身,希望我能讓他的孩子獨立一點。當天,母子早到了15分鐘,他們在等待過程中,我聽見了小男孩問了媽媽一個問題,我也希望大家從這問題中有所反思,再問自己是否真的愛孩子?2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