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專訪】超能爸爸伴早產兒戰勝新冠 父親節得1願望撐同路人
「佢只得一支750毫升水樽咁大……」Henry爸爸回憶十年前兒子朗森出世的畫面,仍然深刻。面對弱小的早產兒子,一出生就全身貼滿電線和喉管,Henry爸爸和太太Jazz只可以焦慮不安,幸好他們一家已跨過最難的時刻,現時一家四口樂也融融。
「極早早產」兒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於2021年一個探討早產兒童發展論壇,指出香港每年約有近四千個早產兒誕生。現年十歲的朗森,出生時只有有「24+5」(24周又5天),屬於「極早早產」,對當時Henry兩夫婦而言,他們根本毫無認識,腦袋一片空白。
Henry爸爸記得十分清楚,朗森出生時正值十號風球韋森特吹襲。當時只有1.7磅的朗森,細小身軀大約只得一支750毫升水樽。由於朗森的身體各樣器官尚未發展成熟,皮膚薄得晶瑩通透,心臟及血管在透視的皮膚下跳動,身上貼滿電線和喉管,每一下的心跳也不易。
三度徘徊生死邊緣
然而,兒子出生後隨即被送到NICU(深切治療部),兩夫婦連觸碰兒子的機會也沒有。Henry爸爸當時因要處理朗森連串手術及突發狀況而經常請假,結果更被公司辭退,頓感徬徨無助,只能憑藉醫生的鼓勵及協康會社工的協助支撐下去。
「爸媽你們有多大信心,孩子的生存希望就有多大。」醫生對Henry兩夫婦所說的一番話,猶如強心針。
在深切治療部期間,朗森三度經歷生死邊緣。出生第八天,他因肺部氣壓不平均而「爆肺」,須在肺部針刺減壓,才能恢復正常心跳;出生後約60天,朗森一度被判斷「過不了今晚」;至70多天,朗森出現視網膜脫落,若不接受激光手術,便會失明,但兩個月大的嬰兒,接受全身麻醉風險非常高,兩夫婦心裏糾結,但決定放手一博,兩度手術才終於成功。
失業成全職爸爸契機
雖然為了照顧兒子而失去工作,Henry爸爸十分豁達:「失去了工作好小事,可以再找過,但小朋友成長要放首位」。他慶幸自己當時沒有選擇保住工作,錯過與兒子的親子時光。
Henry爸爸多次強調,照顧早產兒,爸爸更需承擔責任。Jazz媽媽形容,老公實際上是「鐵漢柔情」,在最艱難的日子,丈夫沒說過感人說話安慰,但每次以行動證明,「佢唔會話,唔好咁辛苦去醫院捱夜喇,佢係直接同我講,『我去』」。Henry爸爸強調,男士亦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援,「沒理由結婚告訴大家,到真的有需要時,又不告訴大家!」
加入義工行列回饋社會
經過多年的治療及訓練,朗森已能追及同齡孩子的進度,可惜在第五波疫情下,朗森成為家中第一個感染新冠肺炎的成員,後來連Henry和Jazz也先後確診,只有姐姐樂心未染疫。由於朗森的肺功能先天較弱,夫婦倆非常擔心他有嚴重併發症,幸而只高燒兩三日便康復;疫下的小朋友甚少正常校園生活及社交互動的機會,他們一家四口便每天在家自製快樂,反令家庭關係更融洽。
在朗森心目中,爸爸如《超人特攻隊》的爸爸般強大。今年父親節,「超能爸爸」Henry說只希望一家四口身體健康,便已心足。
一直以來,Henry不時在社交媒體分享朗森的成長片段,冀可鼓勵其他早產兒爸媽。今年起,夫婦二人更加入成為協康會「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早產嬰家長支援計劃」的義工,以過來人經歷支援同路人,疫情期間,以線上方式與其他家長交流分享。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