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健爸媽】新冠都會感冒未清!?中醫三寶擺脫新冠後遺症
「為什麼新冠患者會出現嗅覺異常?」
目前醫學界尚未有明確共識,有研究認為新冠病毒會攻擊鼻腔內的支持細胞,這些支持細胞受損,就會影響嗅覺神經元的功能,造成嗅覺異常。亦有部分研究認為感染新冠肺炎後身體會持續維持一個炎症狀態,而這個炎症狀態亦會造成嗅覺異常。 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而新冠肺炎之疫邪市場侵襲肺部,當外邪仍未散去,或肺部的經絡氣血已經被新冠病毒之邪損傷,就會影響嗅覺。
「中醫點睇長新冠?」
中醫對長新冠的理解可以大致先分為兩種,新冠外邪未清,以及臟腑氣血受新冠肺炎之邪損傷。 前者非常常見。 外邪未清相當於感冒未清,許多人以為一旦快速測試陰性便痊愈,其實外邪尚未清除,便會造成後遺症症狀。這類病人往往會有浮脈以及其他表證未解的症狀,透過解表祛邪的中藥以及針灸治療,往往可以明顯減輕相關症狀。 第二類病人往往是因為患有新冠肺炎期間損傷自身氣血,臟腑功能失調。 部分病人是因為肺臟的功能失調,清竅不通,所以出現呼吸不暢,嗅覺異常,以及腦霧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因為痰濁未清,出現關節疼痛,身體沉重,腹脹腹瀉。 部分患者。 部分患者因為患病期間損傷脾胃,痰濁停留於體內不化,出現咳嗽有痰,身體沉重,腹脹便溏等症狀。
中醫理解 | 症狀 |
外邪未清 | 怕被風吹,舌尖紅,口渴 |
清竅不通 | 嗅覺異常,腦霧,耳鳴 |
心神不寧 | 心悸不安,失眠,記憶力減退 |
痰濁不化 | 咳嗽有痰,身體沉重,腹脹便溏 |
在治療方面首先要辨別患者外邪是否還存在,若有便要以解表祛邪的方法「清感冒」,若無外邪,便需要辨別到底是什麼臟腑的氣血受損,再針對性作出治療。 另外,除中藥外,針灸治療可以直接作用於經絡,對曾經接受中藥治療而症狀改善未明顯者,往往針灸治療會帶來更好效果。
「小朋友會有長新冠嗎?」
其實小朋友都會有長新冠。根據國外文獻統計, 25%兒童以及青少年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長新冠的症狀,當中16.5%會出現情緒變化,10%會出現疲倦,8.5%會出現睡眠障礙。 其實小朋友新冠肺炎後遺症的治療與成人大致相同,需要注意小朋友用藥盡量避免藥性猛烈的中藥,另外服藥的劑量方面需要按照年齡有所調整。 例如1歲以下的嬰兒的用藥量為成人⅓ , 7歲以下的嬰兒用量為成人的⅔, 7歲以上的小朋友就可以接近成人的用藥量。
新冠肺炎康復者
N小姐係2020年11月染上新冠肺炎,當時屬於無症狀感染,並無任何不適。但在感染後1月開始發現自己嗅覺異常,除了聞不到大部分日常生活的氣味外,更出現幻嗅,每日晚上都會聞到一股燒焦的味道,令到本身是咖啡愛好者的N小姐連咖啡的香味都聞唔到,影響生活質素。 除此之外,每天到下午4時半的時候,N小姐就會異常疲倦,影響工作,身邊的人都會說,又到N小姐倦的時候了。
N小姐在西醫推薦下接受中醫治療,中醫透過望聞問切,推斷出N小姐的症狀是因為新冠肺炎的外邪未清所致,處方解表祛邪的中藥,針灸肺經的穴位以及在肺經進行刮痧,讓殘留在肺經的熱邪從經絡散去。 當時N小姐肺經的位置輕輕一刮就起痧。
N小姐於一星期後複診,發覺能重新聞到咖啡的香味,幻嗅也只曾經短暫出現過1兩分鐘後並未有再出現,自己亦發現這週未出現過疲勞的情況,她非常滿意中醫的治療效果,繼續治療。
刮痧疏通肺經
適合: 新冠肺炎後嗅覺異常,咳嗽,疲勞的患者
方法:於前臂內側,靠近拇指方向,屬於肺經的位置,運用刮痧板(陶瓷調羹亦可),加上BB油,以中等力度,速度60次/min,30-60次,出痧即可。
注意: 局部傷口,感染者不可使用。
按壓豐隆穴
適合: 新冠肺炎後咳嗽有痰,身體沉重,腹脹便溏
方法: 按壓位於膝眼與外踝連線中點,在脛骨前緣外側約2指寬處的豐隆穴,中等力度點按60下。
什麼是刮痧?
刮痧是運用刮痧板,火罐等工具,根據中醫經脈理論,進行刮,捏等物理刺激,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或點狀出血的治療方法。 刮痧有調整經絡的作用,對於感冒,鼻塞,失眠,腸胃病,痛症等都有作用。注意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血管疾病,局部有皮膚感染,潰瘍,有凝血障礙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忌用刮痧。 新冠肺炎後遺症患者常出現肺經的經絡病變,進行肺經刮痧可以幫助疏通肺經經期,舒緩新冠肺炎後遺症症狀。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中秋節到來,難免會多吃一點,若不慎地進食過量,導致損傷脾胃,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以致飲食內停,消化不良,形成了食滯、甚至食積的情況。除了可以透過減少進食和吃得清淡些來紓緩之外,建議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消食化積、健脾和胃功效的中藥,例如︰山楂、麥芽、穀芽、雞內金、神曲、陳皮等,以助消食化滯,紓緩腸胃不適。8 day ago
-
秋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秋分後開始晝漸短夜漸長,並且開始出現秋意,但暑熱未退盡,夜間有涼意,天氣開始變得乾燥。中醫理論認為秋燥侵犯肺臟,容易引起口乾口渴,咳嗽聲沙,大便乾結,皮膚乾燥搔癢,鼻敏感發作等等問題。12 day ago
-
經常有家長表示,開學仔女最易病,有醫生指開學當人與人及與物件接觸頻繁,患病風險自然增加。而最常見的是上呼吸道傳染病,即是傷風、感冒;另外手足口病、猩紅熱等,都是常見於校園爆發的傳染病。無論是哪種病,都有可能導致小朋友發燒。究竟幾多度才算是發燒?仍是不少家長感到疑惑的問題。21 day ago
-
相信很多家長每天早上都為小朋友上學前吃甚麼早餐而煩惱,早餐預備時間一來要快、要簡單方便,二來要小朋友喜歡吃。當然最重要是含小朋友所需要的營養素!要怎樣滿足家長及小朋友的所有希望呢?現在就由藝人及註冊運動營養學家(英國)歐倩怡分享一下營養早餐小貼士吧!1 month ago
-
是日處暑 (8月23日),雖然天氣還是很熱,但濕度已見降低,燥邪亦增加,爸媽們或許也開始感到有口乾舌燥。此時,中醫建議飲食上應以預防燥熱為主,減少進食煎炸、易上火的食物,並以甘寒食物為主,多喝、多吃滋潤湯水及蔬果,是此時的養生之道。1 month ago
-
每年暑假,都是小朋友最開心放鬆的時間,可以暫時放下書包,盡情玩樂一番。但暑假過後,小朋友就要收拾心情,回到校園。而家長,則可以為小朋友準備合時的強身健體、補腦醒目的湯水,為小朋友的身體打好根基,迎接新學年的新挑戰了!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