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爸媽】爸媽通病:未確診先焦慮 醫生防疫抗壓6建議

香港第五波疫情成疫情歷來最高峰,社區連日爆發確診個案。對家長而言,無疑是各種壓力;而對兒童而言,除了生活變化造成的壓力,父母有形無形的不安和焦慮,也會成為他們不安感的來源之一。美國兒科學會提出幾個在疫下和孩子相處的建議,供所有家庭參考一下:

如果孩子因懷疑或確診新冠病毒,不是孩子有任何有錯誤行為,而是大環境的影響。美國兒科學會強調,在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環境下,非常鼓勵父母和與孩子密切交流,而不是密切的對孩子打罵,提醒父母們要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說明,如何大家一起執行防疫生活。

美國的專家學者提出7個父母和孩子在疫下相處的生活方式建議:

 

1.注意孩子的焦慮跡象

幼童可能還未能完全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擔憂和不安,但家長可能會透過以下的種種跡象察覺到孩子的焦慮:

‧不安

‧暴躁

‧更加粘人

‧難以入睡

‧看起來心煩意亂

醫生提醒,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特徵,家長應該安慰子女,並嘗試堅持本來的正常作息習慣。家長可以與子女分享,如何處理自己的壓力,最重要的是,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即使感到不安也沒關係。」

 

2.篩選孩子接觸的媒體

家長應盡量讓幼童遠離可能在電視、電腦、社交媒體等平台上看到有關疫情的可怕圖像。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子女一起討論在新聞中見到的內容,並糾正你聽到的任何錯誤訊息或謠言;誠實地回答孩子的疑問,並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分享有關疫情的訊息。正如家長對病毒的未知和恐懼,孩子對不清不楚的訊息也會感到不安,家長應該以開門見山的方式釋除孩子的不安。

 

3.確認安全

家長應該叮囑子女記得做足所有防疫措施行動,以確保家庭每個人的安全。這一點,相信不少家庭會做,但家長除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子女提醒勤洗手,戴口罩等等,也要說明這些防疫措施是為了確保大家安全。

記得多傾聽孩子的聲音,和他們交流。讓孩子知道,他們有問題時,隨時可以來找爸媽——你是孩子絕對可以依靠的肩膀。

 

4.以身作則

美國兒科學會提醒家長,應該如何親自示範給孩子。在叮嚀孩子可以做些什麼來防疫的同時,家長自己也應該以身作則,例如勤洗手,戴囗罩和準時上床睡覺。

 

5.從不標籤其他人

居家防疫已經大大減少了孩子的社交活動,加上對其他同學的恐懼和負面標籤,會對每個人都造成傷害。專家指,家長不應為自己的孩子,去製造他們和其他同學之間的隔閡。「你傷害了同學,其實也正傷害了自己的孩子。」

因為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無論成人或兒童,同樣都有機會感染的。無論是誰,也是無辜的!當家長為其他確診兒童表示同情和支持時,孩子也會照樣學習和模仿。

 

6.管理自己的情緒

別忘了,父母們,你們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

父母親的焦慮,會感染到你的孩子們。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父母就可以用成人的權力強硬又強制地下達命令,孩子也許行為上會配合和聽從,但心靈還是會受傷的。醫生指出,父母的情緒修養管理,是親子關係的重要關鍵。居家防疫的時間,應當是建立親子關係的好時機,讓家人懂得珍惜彼此。

一家人維持充足的睡眠、吃好、陪伴孩子成長學習,只要家長為親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這是多出來的美好時光呢!

 

文章內容獲黃軒醫師授權分享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