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是一種侵入性乳癌,由於其缺乏荷爾蒙受體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故治療方式有限。然而,「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出現,有可能提升病人的存活率,為患者帶來曙光。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手機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難以抵擋其吸引力。然而,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對兒童的視力帶來了隱患,特別是導致近視的風險。本文將探討智能手機如何影響兒童近視,並提供一些建議,以減少這一問題的影響。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名全素食主義母親,因為只餵蔬果跟母乳給年僅1歲半的兒子Ezra吃,導致他死於營養不良。幼童在2019年去世時體重只有17磅(約7.7公斤),法院裁判母親為「一級謀殺」與「虐待嬰兒」罪成,最重可判處終身監禁。
新冠肺炎肆虐,家長擔心孩子外出活動會容易染疫,但在家避疫卻增加了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這些疫症下的「新常態」早已使家長們大感頭痛。究竟「新常態」對兒童的眼睛會造成甚麼影響?而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
新型冠狀病毒病肆虐逾兩年,疫情打亂了不少人的生活日常。早前,第五波疫情來襲,確診數字大幅飈升,大家盡可能都足不出戶,留家抗疫。這邊廂成人在家工作,那邊廂孩子則進行網上課堂,無論成人或小朋友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社交及情緒健康均有所影響。
你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咬指甲、撕手皮、咬嘴唇之類的小習慣?如果放任不理這些壞習慣,最壞情況可能會像以下事件中的小朋友,需要入院治療……
子女長得快,家長不單止要定期為他們添置新的衣服鞋襪,連眼鏡也需要隨成長不斷更換!孩子在20歲前,近視情況極快惡化,家長應每年帶小朋友檢查眼睛,確保能及時處理他們的視力問題;而遊戲時因碰撞而弄壞眼鏡,又或因為成長而頭圍變大,亦需要更換新眼鏡。那麼舊眼鏡可以如何處理?下列是護瞳行動給大家的建議:
小朋友好奇心重,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物件,對小朋友來說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家長一個不留神就會釀成意外……
自2022年1月以來,歐美開始出現不明病因的兒童急性肝炎感染案例,目前全球累計通報病例約190宗。而日本厚生省於本月26日表示,境內出現了1宗疑似病例,屬亞洲首宗。
你的寶寶在深夜都不肯睡覺?日間沒有午睡的習慣?每日的睡眠時間少於八小時?半夜醒來便難以入睡?以上這些嬰兒睡眠問題的確令不少家長大傷腦筋,不知怎樣處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現屆主席何學工醫生建議家長跟從以下令嬰兒入睡的五大方法,一齊「瞓個好覺」。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三、四歲的兒童已經成為「四眼一族」,原來除了近視或散光等問題,遠視都是其中一個因素,嚴重的更可能會影響兒童的視覺功能和學習,所以家長不容忽視。
春天常處於潮濕狀態,加上天氣乍暖還寒,中年人士及長者們會特別容易被寒、風、濕入侵,引發風濕痛。從中醫角度,「風濕」是指氣血閉阻不暢而引起的痺症,令關節及肌肉出現痠痛、麻木、腫大及屈伸不利等症狀。不想關節飽受風濕之苦,可從食療及生活習慣入手,怯風除濕,改善風濕問題。
已經有各類研究證明飼養寵物可以為主人帶來許多身心益處,包括減少孤獨感、降低壓力、增加活動量等。現在最新科學研究發現,長期飼養寵物更對主人大腦有益,特別對老人家預防腦退化有莫大幫助!
嬰兒如果在平躺睡覺、情緒穩定或呼氣時發出異常的喘鳴聲,甚至有嗆奶或呼吸困難等情況,家長便要特別留意,因為這些都是軟喉症(又名喉頭軟化症)的典型症狀。由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現屆主席何學工醫生解答有關軟喉症的問題,讓家長能更加認識這個疾病,及早對症下藥。
疫情下,除了學校常規授課轉為在家學習,所有康樂設施和活動亦暫停,孩子長時間逗留在家,家長都為如何幫他們「放電」而頭痛。以下由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梅筠介紹一些適合幼稚園學生在家進行的多元感觀活動,開心玩樂之餘,同時能全方位增強孩子的肌力、平衡感、視覺、聽覺、專注力及創作力等。
據香港政府網最新數據,目前已逾27萬確診個案。不只成人,連小朋友、孕婦都可能染疫,之前11個月大嬰兒的死亡個案更令人痛心疾首。在人人自危的環境下,剛分娩的婦女也屬感疫的高危群組,甚至在坐月子期間反覆發燒,特別難受……
香港第五波疫情成疫情歷來最高峰,社區連日爆發確診個案。對家長而言,無疑是各種壓力;而對兒童而言,除了生活變化造成的壓力,父母有形無形的不安和焦慮,也會成為他們不安感的來源之一。美國兒科學會提出幾個在疫下和孩子相處的建議,供所有家庭參考一下:
第五波疫情嚴峻,小朋友停學在家上網課,有部份家長亦在家工作,減少外出,加上不少樓宇需要圍封強檢,所以不少媽媽們都「入貨」儲糧以備不時之須;但要揀選耐放、容易購買,以及為小朋友提供足夠營養的食物,的確大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