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隔離禁足人都癲 提防父母情緒影響子女
疫情持續嚴峻,不少市民不幸染疫,隔離時間需14天,有部分染疫市民可居家隔離,但高風險地區居民更需要被送到竹篙灣隔離營,不少被隔離的市民心理健康相繼出現狀況,甚至於隔離營中出現自殺或暴力行為。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對將會隔離或隔離中的市民有以下建議:
Q1. 市民當知道需要被隔離,心理上最易產生什麼問題?會出現什麼症狀?
黃:驚訝、焦慮、憤怒、無助和暴躁都是常見的情緒狀態。市民可能會不知所措,身體方面可能出現手震或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可能會出現行為徵狀,例如打人等。
Q2. 哪一類人群最易受到影響?
黃:本身沒有太多社交支授,或本身已有心理或情緒問題等人士,例如情緒病患者會較易出現負面情緒反應。

Q3. 如何知道親友或自己出現情緒問題?有什麼徵狀?抑鬱、創傷後壓力症狀、逃避和憤怒?
黃:可以從多方面去留意,包括:
.身體方面:呼吸和心跳加快、手震、失眠、坐立不安。思想上,腦海出現不斷重覆的擔憂;甚至出現災難化思想,覺得情況會持續,有如世界末日。
.情緒方面:暴躁、情緒低落、無顧憤怒。嚴重者可能會出現驚恐發作。
Q4. 為什麼市民害怕被隔離?
黃:面對未知情況,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擔憂:
.擔心隔離的時間很長,看不見盡頭
.會否因為隔離期間反而染疫
.隔離營的生活配套及支援是否足夠
.能否習慣

Q5. 可否分享隔離前、隔離中及隔離後的心理及情緒問題或擔憂?應該如何處理或調節?
黃:調節心態:隔離將會一段頗長時間,現在疫情很壞,可能隔離的情況也不少。所以要為隔離作出實際準備,例如執定「走佬袋」;處理好有可能工作或生活上的需要。有些朋友家中有毛孩照顧,也可以及早了解相關資訊。
就算要隔離,亦都不需太擔心有未處理的事情不能辦。如果感覺不安,一定要和其他人傾談。在隔離營裏面,可以盡量利用時間,做一些自己平時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可以建立一些嗜好,每天規律生活,準時起床睡覺、食飯。就算隔離營地方很少,可以的話應每天做一些運動、保持和家人及朋友聯絡。知道隔離的情況總會有一天完結。

Q6. 除了分大人心理健康問題外,小朋友的心理健康都需要關注,應該如何注意?若小朋友出現情緒問題,家長應如何處理自身及小朋友問題?
黃:小朋友的情緒很多時受大人影響,所以大人可以留意自己的情緒表現,如果大人常常覺得很驚慌、很擔心,小朋友亦會學了這些反應及感受。留意小朋友的情緒不安很多時是由身體徵狀展現出來的,例如身體不舒服、腸胃不適、發脾氣、睡不着、發噩夢等。家長應留意多些這些徵狀。如果小朋友情緒出現問題,家長應鼓勵他們表達出來,例如講出來、畫出來等。若子女是青少年,亦鼓勵他們和朋友抒發情緒。

-
「乳齒遲早會掉,就隨它自生自滅吧!」是不是你的想法呢?我們當然知道牙齒長得整齊好看,對人的外觀影響很大,但部份家長會覺得即使乳齒長得不規整,換牙後還有機會長整齊,長大後才帶小朋友箍牙處理牙齒問題。不過,牙科醫生利子傑醫生指出,如果拖到小朋友換完所有乳齒才進行兒童矯齒療程,很大可能已經錯過兒童箍牙/矯齒黃金期了!5 day ago
-
大暑過後就是立秋。雖說已踏入初秋,但天氣仍潮濕悶熱,暑氣仍未完全消退。暑濕之邪最容易傷脾。脾主管肌肉四肢,暑濕困脾,身體會容易感到疲乏,甚則納食欠佳、腹脹及泄瀉。另一方面,隨著空氣濕度下降,氣候逐漸變得乾燥。由於秋氣主燥 ,燥熱之邪會耗氣,「氣虛」則容易出現四肢無力、神疲體倦、少氣懶言等症狀。(作者為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張智媛)13 day ago
-
近日天氣炎熱,外出時感覺有如置身火爐般,實在令人抖不過氣來。明天 (23日) 正值24節氣大暑,是時候為一家大細準備時令湯水齊來解解暑。以下是註冊中醫師古鎧綸推介的三款消暑湯水及涼茶,做法簡單,爸媽們不妨試試。但有一點大家要留意,此三款湯飲不適合孕婦飲用。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古鎧綸)27 day ago
-
新冠肺炎肆虐,家長擔心孩子外出活動會容易染疫,但在家避疫卻增加了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這些疫症下的「新常態」早已使家長們大感頭痛。究竟「新常態」對兒童的眼睛會造成甚麼影響?而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1 month ago
-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