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路】中醫抗衰老(三):養出白嫩膚之奧秘
中醫認為「有諸內,形於外」,面色是反映體內病變的最直接渠道之一,人體外觀的一個重要觀察位就是「面色」,面部皮膚之榮枯及氣息,也是對應人體內在之健康狀況的,要養出細白嫩滑的皮膚,首先要養脾健胃,調理好氣血之本。
華人膚色多為偏黃,何謂正常健康的膚色呢?中醫角度以微黃中略帶紅潤和稍有光澤為正,稱之為『常色』;當生病或身體狀況轉差時,其面色之變化稱為『病色』,中醫認為面色較黃,與脾的關係最大。面部色澤是臟腑氣血的外部表現,而黃乃「脾」色,脾主運化,脾不健運則水濕內停,氣血不充,所以面色發黃;面色淡黃而無光澤,則是萎黃,多出現在脾胃虛弱的人身上;脾胃合而作,確保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是人的氣血生成之本,若脾胃功能不足,很易導致氣血兩虧,這種體質的人面色易呈現出一片「死白」,仿如搽了過白、過厚的粉底一樣;面色黃而晦暗如煙熏狀,乃陰黃,多因體內有寒濕鬱阻所致。
要有真正的嫩白皮膚,必須先調理好脾胃的功能外,也應注意不要過度護膚,切忌濫用護膚保養品,也不要過度接受太多的皮膚治療,近年流行各種入侵怔或微創性的「Facial」,並不人人適合,筆者就遇見過不少因為做「Facial」而「美」膚不成反「病」膚的病人。明白了主宰皮膚色調的主因,妳只要配合自己的固有體質去用中醫方法美肌白膚,是一定會有效果的。
相信幾乎人人都知道不喝冰水是養脾第一要訣,但不用具有「嗱」死皮作用的護膚品也是養膚的奧秘,妳又知道否?那些會「嗱」走死皮及快速去掉角質層的護膚品,通常都採用了某些具刺激性的成份,如:甘醇酸、果酸、A酸等,如果濃度稍高或使用過量、過頻的話,很易對皮膚產生結構損害,初用會馬上見到不錯的效果,但過用後就會令表皮受損,出現皮膚色調不正常、皮質不幼細等問題,所以是美白嫩膚的大忌。
以下是幾乎人人合用、成份溫和的外用美白嫩膚面膜,大家不妨每天用來敷面,只要健康正常,不出3個月,妳就會見到自己的面部皮膚色調,會較平常明亮潤澤的。
外用美白嫩膚散 ( 1次量)
材料:中藥萃取精華:(白茯苓3克,蒺藜3克,白芍3完,薏米3克),透明質酸溶液10毫升,維他命E油10滴,態果素10克,保濕水份乳霜1-2湯匙
製法:全部材料分次拌入保濕水份乳霜中,輕輕拌勻,直至全部材料溶合為止即成。
用法:每天敷用一次。將以上成品厚敷在已經清潔的皮膚上,待20分鐘後,以溫水洗掉即成。
宜忌:對以上材料過敏者不宜。本身有皮膚疾患者,用前請諮詢醫師或醫生。
功效:改善皮膚暗啞,保持皮膚幼嫩,抗氧化,去黃氣,促進皮膚的血氣循行,使皮色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