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你用了甚麼魔法,讓我的孩子改變了?」記得是在數年前,一位5歲孩子的媽媽跟我說過的話,我不時還在思考著。是甚麼魔法能讓這位孩子由安靜退縮,變得活潑愛笑,主動舉手回答老師問題? 如果真有這種魔法,遊戲或許就是答案,而魔法師想必是孩子自己。
    2 year ago
  • 同一件事情,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想法及所衍生的情緒,正如早前不少人討論應否使用兒童醫院外的遊樂場,有家長指病童透過玻璃觀看其他小朋友在遊樂場遊玩會產生負面情緒,但亦有家長覺得反而可激勵病童樂觀及積極面對病情。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陳潔冰解釋,每個人有不同性格,面對困境產生負面情緒是人之常情,沒有對錯之分,所以家...
    3 year ago
  • 幼兒偶然因不如意出現負面情緒,顯得一臉鬱鬱寡歡、「嬲嬲豬」,均屬正常的情緒表現,家長要接納和不用過份擔心。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關愷恩姑娘分享如何讓幼兒學習處理負面情緒,變回開心、快樂的寶寶。 接納幼兒負面情緒 幼兒的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的確不太懂得用言語表達情緒。家長要明白幼兒與成人一樣會出現正面和負面情緒,這是正常的事情,家長應接納孩子出...
    3 year ago
  • 你的說話就是孩子的內在對話 家長花光心血提供最好的教育給孩子,為的都是希望孩子的人生路易走一點,將來有份好職業及收入穩定,自給自足已於願足矣,可是在過程中,家長有時會迷失,以為眼前孩子的表現便是全部,尤其是人手不足或時間趕急時,會說了些事後可能會後悔的話: 「你又在慢條斯理的幹什麼呀?」(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我是一個做事很慢的人) 「很多同班同學都能...
    3 year ago
  •   新冠肺炎令仔女停課幾個月,需要在家工作的爸媽與孩子相處時間多了,磨擦亦增加。早前有調查指6成家長因疫情引發壓力,有苦自己知,心理學家鄒凱詩分享5個方法,教家長逃離「困獸鬥」。   1. 劃分父母和孩子的工作空間,約法三章:預先協助孩子準備上課/遊戲的工具,說明自己工作時不能被搔擾。   2. 訂立時間表:早一日寫下時間表,大家工作每半小...
    4 year ago
  • 社會生活總是對人際關係十分重要,而觀言察色也成為每一個人的必備技能。日本人氣心理學家齊藤勇教授說:「從一個日常行為就能了解你的性格!」 搭扶手電梯的時候,日本關東地區的人會靠左站立,關西地區的人則是靠右側站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地方性潛規則。但扶手電梯上總有一側是站立,另一側讓人行走,似是約定俗成。 在扶手電梯上行走的人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單純是因為...
    5 year ago
  • 你的孩子天生直覺敏感,還是神經大條呢?根據心理學的敏感傾向研究,將孩子分別蘭花(Orchids)、蒲公英(Dandelions)、鬱金香(Tulips)三種花種,這分別代表什麼呢? 美國加州大學兒科及精神病學教授Thomas Boyce在著作《The Orchid and the Dandelion》中形容,蒲公英幾乎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茁壯成長;而蘭...
    5 year ago
  • 在餐廳中或朋友家,總是見到不少父母讓小朋友看平板電腦,自行看視頻來學習,有人會質疑是否有效?究竟多少歲才可以用平板電腦? 喬治城大學發展心理學家Rachel Barr研究嬰兒認知,她指出幼兒不能直接把影片連接上現實世界,6個月至20個月大的幼兒可能會被屏幕吸引,但並不等於是理解。另一心理學家Elisabeth McClure亦指出幼兒是需要時間與經...
    5 year ago
  •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科學系助理教授許娜娜博士指出,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上,必須先調較心態,要明白藝術有其價值。 「現代家長有不少都趨向功能性,讓孩子參加藝術活動,只為取得證書來報讀學校。取得證書若是自然副產品是好事,但如果這是你主要目的就不太好。其實小朋友是會知道的,小朋友不想用這個特定的顏色或形式去表達,但作為家長的卻偏要他如此,堅持要他Copy,小...
    8 year ago
  •   輔導學及心理學專家  Dr Keerti Sachdeva 便提議以下模範父母跟孩子一起做的  10 件事。 1)  一起感恩 懂得感恩對我們的人生起著莫大的正面影響。爸媽每天跟孩子一起分享當天一件感恩的事,也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如果懂得用感恩的心去看待,人也會變得積極正面。孩子也可從中建立正面的人生。 2) 成為孩子的榜樣 作為父母...
    8 year ago
  • 資深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於分享了4大減壓良方,簡稱CARE,即: 1.Communication 「學懂溝通,生活輕鬆」 2.Acceptance「接受不同,親子共融」 3.Realignment 「適當調節,砥礪共勉」 4.EQ Management「情緒管理,自愛自理」 資深心理輔導學家蔡綺文(圖右) 蔡綺文表示,對於自閉症孩子,最重要...
    8 year ago
  • 透過不同的學習,有助刺激孩子腦部發展。但怎樣才能讓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透過好玩有趣味的遊戲便可做到。 圖片:網絡 1. 不同遊戲不同學習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及成長坊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表示,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主要看爸媽想透過遊戲這方式讓孩子有甚麼學習。 「例如想在遊戲中讓孩子進行大小肌肉訓練,那麼可給孩子利用泥膠等東西進行遊戲。又或者我...
    8 year ago
  • 這些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幫助,其中從少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也是重要的一環。 這除了是一個良好的品格之一外,孩子有了同理心,對他們日後待日接物以及跟別人相處時也有很大幫助。 臨床心理學家黃曉紅(親子頭條圖片)
    8 year ago
  •   圖片:Ric McArthur 有專業人士組織一個名為「心靈友伴」的計劃,為香港下一代出一分力,守護我們香港學生的心理健康。 該計劃以藝術治療作為媒介,結合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輔導學以及社會工作的理論及實踐,為全港大、中、小學生提供義務的家長、老師及學生大型講座、治療小組及一對一心理輔導服務,發揮心靈友伴精神,與學生同路共行,一起面對並處理...
    8 year ago
  • 其中一篇題為「珍惜生命 勿輕言放棄(家庭篇)」文章,作者為教育局高級專責教育主任(教育心理服務)劉穎賢博士,有以下提醒: 「在家庭方面,家長在子女的成長過程肯定是一個關鍵的人物。所謂防患於未然,假如父母每天可以與子女閒談,多關心他們在學校的情況,了解一下他們的問題,那怕只是五至十分鐘,也可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懷。這些累積起來的親子時間,往往是子女快樂...
    8 year ago
  • 正常的小朋友表現戀物,顯示他們的心理需求,只要成長中慢慢過度,其實問題不大。 臨床心理學家黃曉紅表示,正確的處理方法,首先要持接納的態度,不要用嘲笑方式對待孩子。此外,切忌以粗暴的方式處之。 「例如有一位小朋友,他對一個從小把玩的熊態我毛公仔十分依戀,但他的祖母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毛公仔掉了,因而令孩子產生很大的不安,最後要求助心理學家。」 ...
    8 year ago
  • 臨床心理學家黃曉紅表示,小朋友對某些物件依戀的表現,主要在 2 至 3 歲的孩子身上出現,原因是他們想找到安全感。 孩子依戀的物件主要毛巾仔、我公仔、小被子等,這些物件給他們有一種媽媽的感覺,這都是正常的表現。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開始跟其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尤其是進入幼稚園後,若是發展良好,孩子這種戀物的表現就會慢慢消失。 圖片:網絡 不過,也...
    8 year ago
  • 1.三天前作好準備 在返學前三天便要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告之三天後便要返學了。如果是年紀較大如高小的孩子,爸媽直接跟孩子傾談就可以。如果是年紀較少的,則可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預備及收拾心情。 2.角色扮演感同身受 角色扮演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不同人的感受,以及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可預備一些公仔,場景是學校,角色有學生、家長和老師。可讓小朋...
    8 year ago
  • 如果你也有以上疑問,小編介紹大家一個專門探討為獨生子女家庭建立和諧、互相尊重的親子關係的講座。 講座內容 1. 教養獨生子女是與非 2. 獨生子女教養輔導法 3. 獨生子女家長大剖白 講者呂美玉: 畢業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及澳洲Monash University,分別獲取關顧與輔導學學士學位和輔導學碩士學位。 日期:2016年2月29日(...
    8 year ago
  •  李偉堂提醒,認識藝術治療,家長應要明白在過程中並不是要學習甚麼藝術治療的方式,而是在過程中應該對小朋友的創作標準持開放態度。   圖片:網絡 「很多時候家長對小朋友的創作都有一個既定標準和規範,例如畫得美不美、好看不好看、畫作表達的是否開心、是否正面、甚至是小朋友有否弄污了地方等。」 「一旦發現孩子將畫紙塗得全黑就會顯得很緊張,是否小朋友很不開...
    8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親子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