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你們的孩子有咬手指的習慣嗎?近日,一名13歲男孩因有咬手指的習慣,口腔病菌感染導致食指腫脹發紅、高燒不退,更引發「急性骨髓炎」。醫生表示,幸好治療及時,否則或需截肢!2 year ago
-
前幾天天氣寒冷,香港最低溫度只有9度,家長們都紛紛用不同的方法讓子女保暖。在台灣,有一位媽媽便分享了兒子近日在寒冷天氣下浸浴,突然暈眩癱軟的經歷,警剔各位家長!2 year ago
-
每逢到了秋冬季節,家長們總會發現,儘管已經給自己的小孩子穿夠了禦寒的衣物,但是摸著他們的手腳,總是冰冷冰冷的。其實,從現代醫學理論的角度,其原因有三:一、小孩子血液量較成年人少,而且血壓較低,肢體末端血液循環未完善;二、小孩子新陳代謝較快,四肢的活動量大,體溫散發較快;三、天氣寒冷時,身體會將寶貴的熱量留給心肺等重要器官,減少血液供給皮膚。所以,家長們在天氣...2 year ago
-
不少家長都會留意膠水樽用料是否安全,但原來不繡鋼水樽都可能有安全隱患!美國消委會日前公佈,3款兒童水壺的底部若然破損,其含鉛焊點曝露或引致兒童飲用時中鉛毒。局方令生產商回收過萬相關產品,而生產商亦承諾退款。2 year ago
-
以前講起糖尿病,大家都認為是中老年人的長期病,其實兒童過胖易患二型糖尿病,兩位醫生——普通科醫生林冬醫生和內分泌及糖尿科黃卓力醫生講解糖尿病,讓家長加深了解,預防這病。2 year ago
-
11月為秋冬交接的時間,天氣漸漸變得乾燥寒冷,在中醫學角度上,燥邪與寒邪容易同時侵襲人體。中醫理論指「肺喜潤而惡燥」,燥邪易傷人體津液,使人口乾舌燥、唇乾、咽乾、皮膚皸裂等;燥邪亦易傷肺氣,使人易患感冒及呼吸道疾病。所以預防秋燥,飲食上應減少進食辛辣刺激食物,例如薑、蔥、蒜、辣椒等;麻辣火鍋、燒烤更要少吃,避免「上火」。2 year ago
-
疫情令學童轉為網上學習,學童變「低頭族」,容易導致各類脊骨問題。兒童脊科基金發佈統計數據,發現疫情期間學童脊骨和痛症問題劇化,2022年有超過九成受訪學童出現不同程度的脊骨問題,較2019年急升近兩成,情況必須正視。2 year ago
-
你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咬指甲、撕手皮、咬嘴唇之類的小習慣?如果放任不理這些壞習慣,最壞情況可能會像以下事件中的小朋友,需要入院治療……2 year ago
-
口味偏好早於嬰幼兒時期已建立,如果BB從小經常進食過甜或過鹹的食物,不但影響飲食習慣,長遠影響健康。消委會檢視37款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小食,分別是米餅、泡芙、小蛋酥(又稱小饅頭)、穀類小食和乳酪粒。在25個提供糖含量的樣本中,發現52%樣本糖含量超出食物安全中心水平,當中所有乳酪粒樣本全屬高糖。消委會提醒家長,聲稱無添加糖的食品亦可能添加濃縮果汁等游離...3 year ago
-
自2022年1月以來,歐美開始出現不明病因的兒童急性肝炎感染案例,目前全球累計通報病例約190宗。而日本厚生省於本月26日表示,境內出現了1宗疑似病例,屬亞洲首宗。3 year ago
-
第五波疫情自2月爆發以後,有少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不久再度發燒,更出現痾嘔肚痛、眼紅、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士多啤梨脷等等,原來是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簡稱MIS-C)。此病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為近似,有兒科專科醫生就教家長分清楚。3 year ago
-
疣其實很常見,是指由人類乳突病毒 (HPV) 感染所致的表皮不正常角質增生,形成皮膚表層上出現小而粗糙、堅硬的生長物;顏色與正常皮膚相似;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皮膚生長,包括手、腳、頸、臉及頭皮。需要正視「疣」的出現,因為疣是傳染性皮膚病,來自人與環境,或是人與人接觸時,接觸到病毒而致。3 year ago
-
近期Omicron肆虐下,本港醫療系統近乎爆煲,不少長者及幼童相繼染疫,在不足救護人員情況下,公立醫院及私家醫院未能接收初步確診的患者,這個情況下,家長如何自救?全科醫生李俊輝醫生有以下5個建議。3 year ago
-
本港疫情再度大爆發,近日每日個案逾千宗,Omicron傳染力高,大小朋友都易中招。本港4個醫護學會及學院發指引,教家長及照顧者掌握照顧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兒童和青少年注意事項。3 year ago
-
睡眠窒息症不是成年人「獨享」,小朋友有機會患上。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香港有5%學齡兒童罹患有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患阻塞性睡眠窒息症達中度至嚴重程度的兒童,成年後患上高血壓的風險高2.5倍,長遠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由於徵狀不易察覺,醫生提醒家長要留意小朋友有否出現相關徵狀和行為。 「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是常見的睡眠呼吸疾病,患者睡眠期間出現呼吸短暫...3 year ago
-
以往糖尿病多屬年長人士常見的慢性疾病,但近年,患二型糖尿病的兒童數字有上升趨勢,情況令人關注。二型糖尿病的主因是與日常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兒童體重超標是引致二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如未能控制血糖水平,更有機會引致急性及慢性併發症,後果嚴重。兒童保持均衡飲食及多做運動,控制體重,有助預防患上二型糖尿病。以下由兒童糖尿協會醫療顧問及香港兒童內分泌科學會會長游...4 year ago
-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英國逾18.6萬人確診,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近日向醫生發出警告,指當地醫院深切治療部突然接收多重系統發炎(multi-system inflammation)的兒童患者急增,當中兒童確診新冠肺炎,憂心情況與疫情有關。 多重系統發炎患者的病情嚴重,包括具有與非典型川崎症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相似的特徵,如高溫、低血壓、皮疹和呼...5 year ago
-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小朋友已因為疫情而宅在家近兩個月,他們或會對網絡或電視上看到的病毒消息而感到不知所措,甚至焦慮。如何向孩子談論這場疫症?可參考以下舒緩兒童情緒和保護兒童健康的8項建議。 1. 提出開放式問題並傾聽 首先讓孩子談一談對於疫情的看法,了解他們知道多少信息,然後按照他們的思路展開對話,家長可通過繪畫、講故事等活動方式展開話題。...5 year ago
-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WHO)專家組中國行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博士(Bruce Aylward)在接受外國傳媒專訪時,指出兒童不容易被感染,不過,大部份的感染都是發生在家庭群組中。 廣東省的調查顯示,20歲以下群組幾乎沒有感染個案。有兒童感染流感,但不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博士指,至於兒童是否感染了但不受影響,會否由兒童傳染給家人,將要作更詳細研究。 ...5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