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爸媽】春天濕重關節易風濕!全方位「抽濕」話咁易

春天常處於潮濕狀態,加上天氣乍暖還寒,中年人士及長者們會特別容易被寒、風、濕入侵,引發風濕痛。從中醫角度,「風濕」是指氣血閉阻不暢而引起的痺症,令關節及肌肉出現痠痛、麻木、腫大及屈伸不利等症狀。不想關節飽受風濕之苦,可從食療及生活習慣入手,怯風除濕,改善風濕問題。

40-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尤其65歲以上的長輩更有超過五成的罹患率,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比例約2:1)。

不過,其實這種疾病不一定只鎖定年長者,若工作會過度使用關節(如長時間打電腦、搬重物等)、肥胖(為關節帶來較大的壓力)、關節曾有舊傷、遺傳因素,或是先天性關節構造異常,也一樣可能患病。一名名30多歲年輕女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不以為意,導致延誤治療5年;手腕關節早已變形,簡單家務都做不了,即使用藥治療也無法恢復以往的靈活度。

關節炎高風險群組

  • 年齡
  • 女性
  • 肥胖
  • 職業
  • 外傷
  • 基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疾病,各種年紀皆可能罹病,若未及時治療恐致關節「不可逆」的永久變形。而一般關節痠痛或是退化性關節炎平時雖然也會有「晨間僵硬」症狀,但通常不會超過15分鐘。因此,若發現手腳關節每天早上起床都有晨僵不適感超過40分鐘、且持續6周或逾一個月的關節腫痛,應儘快就醫。

紓緩風濕食療

如被風濕困擾,可多吃怯濕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白扁豆、蓮子、粟米、木瓜、通菜、燕麥、紅蘿蔔、南瓜、冬瓜、大麥及綠豆,幫助身體怯風除濕、健脾利水。另外,亦可為家人煲製桑寄生蛋茶和赤小豆粉葛生薏米湯,清除濕熱。

桑寄生蛋茶有助解表發汗,怯風濕。

 

萬一脾胃積滯,會令身體容易積聚濕氣,血氣不暢,所以應避免進食糯米及芋頭等難消化的食物。另外,亦要減少進食濕熱或辛辣燥熱食物,避免「生濕」及加重痛楚,所以芒果、菠蘿、菇菌類、露荀、羊肉、生冷食物、蝦、蟹、韭菜、辣椒等,一律建議減少進食。

糯米飯難以消化,令濕氣更易積聚。

 

 

紓緩風濕生活小貼士

1.睡前開抽濕機:

睡前3小時在房內開抽濕機,把室內濕度控制在40至60%,保持房間乾爽。記得於睡前關掉,避免皮膚及呼吸道的水分在睡覺時被抽乾。

2.適量運動及減重:

進行適量帶氧運動可有助血氣運行,發汗怯濕。而舒緩伸展肢體的運動,可以加強肢體活動與柔軟度,避免肌肉萎縮造成身體負擔。

 

3.暖敷毛巾:

在患處鋪上保鮮紙,再敷上暖毛巾,幫助維持關節暖和,紓緩關節周圍的肌肉,能避免發生急性疼痛,有助溫經通絡止痛。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