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凱詩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新冠肺炎令仔女停課幾個月,需要在家工作的爸媽與孩子相處時間多了,磨擦亦增加。早前有調查指6成家長因疫情引發壓力,有苦自己知,心理學家鄒凱詩分享5個方法,教家長逃離「困獸鬥」。   1. 劃分父母和孩子的工作空間,約法三章:預先協助孩子準備上課/遊戲的工具,說明自己工作時不能被搔擾。   2. 訂立時間表:早一日寫下時間表,大家工作每半小...
    4 year ago
  • 全港因疫情而停課,復課日遙遙無期,不少家長都擔心小朋友會視「停課」為「假期」,心情變得疏散,到日後復課時,不知道怎樣適應…… 規劃作息和學習時間 家長必須要讓小朋友明白:「停課不等於可以任意放縱,就算是停課,亦不可停止學習。」家長要為小朋友規劃好作息時間,例如睡眠與起床的時間盡量是維持跟平日上課時差不多,待日後復課時,自然不會覺得早睡早起是件難事。 ...
    4 year ago
  • 長期停課改變了小朋友的生活習慣,他們亦未必能夠充分理解為何不能上學與出外,容易引起情緒問題。家長要多花心思,運用一些方法,去培養小朋友的正向思維。家長可以參考以下五個方法:   方法一:繪畫紓發情緒 有些小朋友年紀尚小,未能充分以言語表達,繪畫就是好方法。讓小朋友在紙上繪畫出擔憂的情緒,家長不用評價與訓話,只要在旁觀察與形容小朋友畫的物件,如「...
    4 year ago
  • 停課已久,不少家長也擔心小朋友的學習機會大減,其實「停課」不等於「停止學習」,有些學校會為小朋友安排網上學習,亦要小朋友做功課。不過,除了學校的功課外,家長別忘了花點心思,要安排多元化的活動給子女啊!   1. 學做演說家 試想,平日小朋友功課繁忙,更要參與不少課外活動,如今可以趁機多做一些平日少做的事情,例如其中一項益智活動,就是與父母一同閱...
    4 year ago
  • 執筆時仍未知疫情何時完結,大眾亦擔心口罩不足、外出風險等,就連大人也可能感到擔心,不斷去想怎麼辦與搜索相關資訊,甚至會食慾不振、發惡夢、肌肉繃緊、心跳加速、上氣不接下氣、胸口翳悶,常疑心覺得喉嚨不適、想咳嗽、無助、感到挫敗、沒希望等等。 那小朋友呢?全港學校延長停課,最早也要復活節後才復課。不能上學,更不能隨意出街,活動空間與「放電」機會大減,又見不到...
    4 year ago
  • 面對考試,怎會沒有壓力?如果是幼稚園升上小一的幼童,或小學升中一的孩子,在新學校面對第一次測驗或考試,壓力之大可以想像,這裡我可給家長一些建議。   家長可以先了解學校的考試制度,有助幫小朋友適應,例如可以找一些模擬試卷給小朋友試做,為小朋友計時,慢慢適應測驗或考試的環境,放鬆緊張情緒。不過,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向小朋友清楚表達「成績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信...
    4 year ago
  • 近期香港社會動盪,不少大人都感到情緒困擾,其實小朋友也一同受影響。   說到學童抑鬱,在我過往接觸過的個案中,年紀最小的只有8、9歲,多數是混合多個原因導致,例如家庭不和、父母離異、學習困難、成績與社交問題等。   香港學童抑鬱的數字與世界各地的數字差不多,約是1.3%,雖說不是特別嚴重,但絕對需要社會多加關注。在學校裡,要靠班主任、輔導老師與社...
    4 year ago
  • 近月來社會上出現很多紛爭,整個社會氣氛緊張,小朋友雖然年紀尚輕,但都會接觸到不少資訊,家長最擔心的是會否影響小朋友情緒,亦怕惹上校園欺凌事件。這裡有一些建議,讓家長提早跟小朋友一起準備,令小朋友懂得應對。   首先,家長可跟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從中了解小朋友的想法,家長當然需要時刻保持冷靜去聆聽,展示出關心、包容、尊重的態度。在角色扮演中,家長可以提...
    4 year ago
  •   放暑假時,小朋友可能習慣比較晚睡,家長在開學前的一至兩星期,就要為小朋友作出調節,開始要早睡早起,到開學時,自然不會抗拒一早起來上學。至於暑期作業都應該盡早做完,減少開學前的壓力。如果是上新學校,即小一生與中一生,小朋友要面對更大的環境轉變,如果家長知道小朋友是特別容易緊張,就更需要預早準備,例如開學前多去校舍附近逛逛,令小朋友多一點熟悉。如果可以...
    4 year ago
  •     見工要人陪似乎是新生代怪現象,DR-Max出版社正籌備7月書展,招聘書展暑期工,主要職責是整理書架、執貨和協助銷售等。近日接見數十名年輕人申請人中,發現有年輕人帶媽媽見工,有一位甚至由約80歲的嫲嫲陪見工,覺得奇怪,坦言不會錄用。 DR-Max董事總經理盧英傑表示,聘請書展暑期工首要條件是「主動開口」,其次是主動和有禮貌。他憶述最近面見...
    4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親子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