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
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引導者,家長在孩子睡前的表現,往往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根據研究和專家建議,以下是家長在孩子睡前應該做的5件事:
政府在6月3日啟動「好客之道」運動,覆蓋全港18區學校。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學發通函,表示配合政府推出「好客之道」運動,鼓勵學校透過校本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對「禮貌」的重視。
仔女駁嘴駁舌的確令爸媽好激氣,容易吵架吵不停令親子關係結冰!大人講一句小朋友就頂十句,令家長十分氣憤,為何孩子非要與你駁嘴到底?其實有德國心理學家曾做統計,結果顯示喜歡駁嘴的孩子意志更堅定,轉數快甚至具備更強的分析力和判斷力,所以不用勞氣,我會與大家探討「孩子駁嘴」的真正成因和應對方法。
大部分家長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孩子的學業成績、起居飲食、課餘興趣等等,已經佔用了大部分時間,這些大小事每每需要與孩子角力。究竟在沒有充足時間下,如何與孩子享受親子時光?育有2名女兒的前港姐張嘉兒,近日在facebook分享3個極簡方法,只要每日重複做,就能打造與孩子之間優質的親子時光。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中國和美國,兄弟姐妹的數量與心理健康呈負相關。這意味著擁有越多手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越糟糕。此外,一項針對2000名英國成年人的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與手足之間仍存在競爭關係。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現今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深厚,反而充滿了競爭,這對情緒和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
孩子慢慢長大,為何不向父母說出心底話?
正向教育:「不要哭,傻孩子,小事,沒什麼大不了!」
最近接到一位家長的查詢,說孩子遇到一點事情總愛哭,懦弱不堅強,很希望幫孩子調整過來。
在家長研討會中,總會聽過家長說如果不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就不會做,同時,更擔心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學會了依賴,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大家可以先了解孩子學習的進度,讓家長依據4個階段去決定用哪種方法推動孩子自己做功課。
位於深水埗的佛教曾果成中英文幼稚園,課程按照幼兒的興趣、能力、需要及發展而設計,培養學生勇於創新,懂得欣賞及感恩,並採用繪本故事教學法,發展「啟發潛能」課程,推行社交情智教育課程,讓幼兒全面發展。
位於黃大仙的佛教傅康幼稚園,創校至今逾34年,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幼兒品德的發展,以營造「正向」校園的環境和氣氛為目標,從課程規劃、語言學習、推廣閱讀、身心靈發展及專業師資全方位配合,讓幼兒從遊戲中愉快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及信心,建立關愛和感恩的正向關係。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又名「森林學校」,位處打鼓嶺,偏處新界北方一隅,森林環抱校園,處處可見花圃、園林,校園與自然融為一體。學校屢獲綠化校園工程奬,校園設生態池、芳香藥草園、生化淨水系統等。嶺英正因遠離市區繁囂,方得以遺世獨立之姿,在學林中別樹一幟,發展獨一無二的「森林課程」。「森林學校」,嶺英實不負其名。
路德會聖十架學校辦學的核心價值可以用三個C來總括。第一個C代表COMMITMENT(承擔),即承擔精神;第二個C代表COMPASSION(憐憫);第三個C代表COMMUNITY(全人)。價值觀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學校透過不同學習領域、學科課程的學與教、校本特色課程、全方位學習活動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啟信學校自2016年創校,一直貫徹基督教全人教育的辦學理念,致力培育學生良好品格。學校致力為學生提供良好語言環境及全方位學習課程,以啟迪學生兩文三語、多元智能及高階思維,使他們成為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的社會棟樑。
香港不少學校推行「正向教育」,推動學童全人發展。香港國際文藝交流協會主席吳家儀女士致力在中小學甚至幼稚園推動「正向校園計劃」,希望通過家校合作,讓小朋友從小建立正向的人生觀,在面對壓力與挫折時可積極面對,亦可包容不同的人、建立同理心。
正向管教,是指家長或照顧者通過情理兼備的非強制和非懲罰性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子女的行為和情緒發展。正向管教有利於培養情緒温和、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子女。
為什麼孩子一點也不像我!?
每次與家長分享身教對孩子成長十分重要時,總會有家長說:「你們說身教重要是因為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舉止,但為何我孩子天天和我在一起,他一點也學不到我的言行?」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作者Claire Weeks曾說過:「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父母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父母的育兒任務就越成功。」
所以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互相依偎,但彼此獨立。然而很多父母卻不懂,特別是孩子學習獨立的階段——青春期。
最近接到很多父母的查詢, 帶着情緒吐槽孩子經常發脾氣的問題,然而每次我問家長,你最希望得到什麼結果,他們總說希望得到一些方法令孩子減少發脾氣。 聽到這個回應後,通常我會再追問,如果有天你的伴侶看到你發脾氣,他不了解你發脾氣的原因,只尋求令你不發脾氣的方法,你會有什麼看法和感受?
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父母的情感體驗對孩子成長十分重要,透過父母的悉心照顧,滿足孩子關愛的需要,從而建立愛與關懷的價值觀。只可惜在現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雙職父母的湧現,隔代教養的氾濫,引致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情感連結,容易錯誤地造成孩子既渴望愛又害怕失去的社交價值觀,根據Elaine N. Aron與Elaine Hatfield的研究發現,對於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