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父母應否陪伴子女做功課?建議4個階段推動孩子自理學習

在家長研討會中,總會聽過家長說如果不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就不會做,同時,更擔心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學會了依賴,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大家可以先了解孩子學習的進度,讓家長依據4個階段去決定用哪種方法推動孩子自己做功課。

辰民爸爸教爸媽分4個階段逐步推動孩子自理學習。(Photo AC圖片)

關於做功課,爸媽可以有4個角度去了解清楚:

1. Demonstration示範

當孩子還在熟習做功課的流程,他對做功課還未完全掌握及理解時,這時候是需要家長從旁示範和引導,而這個階段也是需要陪伴孩子做功課的時間。

2. Coach導向

當孩子慢慢熟習做功課的流程後,但由於他還未完全掌握和駕馭作業水平,這時候是需要家長從旁協助,而協助的原則,可參考心理學家Vygostky的「最近發展區理論」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ory),意味著孩子當前的發展認知狀態與理想中的認知狀態存在差距,這差距就是家長從旁協助的最佳時機,當家長未能掌握以上的理論,太早的協助會導致孩子依賴,太遲又會使孩子感到挫敗,而這時候家長從旁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時間應比之前減少。

補充一下,兒童能否保持快樂的心態和情緒與「做功課」進行連結,對孩子未來學習效能十分關鍵,所以,家長的協助是需要保持正面及快樂的心態,清晰了解功課的功能其實是幫助孩子回顧當天學習的媒介,讓孩子快樂地把知識從工作記憶轉移至長期記憶。

3. Support支援

經歷了以上階段後,孩子正常地應該對做作業有初步的掌握和駕馭,這時候家長的鼓勵和肯定,和功課後的檢視變得十分重要,而家長需要與孩子作出共同約定,讓孩子清晰自身能完成的部份先完成,家長會與孩子完成較難而孩子未能掌握的部份,同一時間,家長也要對孩子做對的行為表示認同和肯定,因為這會奠定孩子對學習和做功課能否產生能力感和成就感的關鍵所在。

4. Application應用

當孩子對做作業和學習具備能力感和成就感時,家長根本不用再陪伴孩子做功課了,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把學習應用連結到生活,讓孩子把學習與他的人生目標接軌便可。

總結

如果大家掌握了以上4個步驟,你會發現做功課的內在推動力不是家長的陪伴,而是孩子是否認同學習對他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我們只要清楚孩子的能力水平,我們才知道該用甚麼方式協助孩子,才使孩子在做功課的過程中產生源源不絕的自我認同感。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