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全球約有15-20%兒童受濕疹影響,據估計,單是本港已約有三成十四歲以下的兒童受濕疹影響,人數超過十六萬。本地研究發現,31.3%的小學和中學生有最少一種皮膚病,當中六成受訪兒童承認濕疹為其中最令人困擾的皮膚問題。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濕疹會為兒童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包括痕癢、酸痛、日間疲勞、社會污名化(social stigma...
8 year ago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鄧詩琪博士日前接受訪問時稱,在其曾接觸的個案中,約7成為在職媽媽。她表示:「每當孩子的健康出現問題或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在職媽媽很容易會把責任歸咎於自己照顧不周,因而產生內疚、焦慮、自責及緊張等負面情緒。長期處於這種精神狀態下,會很容易患上抑鬱、焦慮等病症。」 鄧博士補充:「雖然在職媽媽遇到的壓力很大,但工作給予她們喘息的空間和成就...8 year ago
-
P&G聯同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於今年3月初,進行了「媽媽壓力指數」調查,並於日前公佈調查報告結果。是次調查主要研究本地媽媽的精神健康狀況,了解她們的壓力來源及其對精神健康的影響,藉此令公眾關注香港媽媽所承受的壓力。 調查結果發現,3份之1(32.5%)受訪者超越精神健康警戒線;逾6成(63.9%)受訪者自評感到精神壓力,當中全職或兼職工作的媽媽佔...8 year ago
-
上星期在Whatsapp瘋傳的「女童骨折意外」影片。 骨科專科醫生方子明指,說到小朋友常見的求診情況,第一樣最常見的一定是骨折!方醫生稱:「家居或非家居、公園、學校、社區都可以發生。上肢會比下肢多,當然要取決於玩甚麼活動。」他續指:「多數是前臂骨骨折的機會比較大。一般向前跌倒的動作,大部分人多會用上肢支撐,(因此)上肢骨折機會率就較大。如果是踢球或...8 year ago
圖片來源︰flickr
近日先後出現多宗懷疑食物中毒個案,食物中毒通常由進食受污染食物或飲用受污染食水所引致。部分常見的食物中毒的病原體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若感染了以上其中一種細菌,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或有發燒。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如脫水及敗血病等,但這些情況十分罕...
8 year ago
-
那香港有扁平足問題的小朋友是否很常見呢?骨科專科方子明醫生就指:「香港有扁平足問題的小朋友幾常見,個人經驗十個(當中)約有兩至三個小朋友有這樣的問題,但不是所有有扁平足的小朋友都有症狀和不適。」 即使真的有扁平足,大部分可能都只屬於柔軟性扁平足(Flexible flat foot FFF)。柔軟性扁平足一般都不會引起腳部痛楚,也不會影走路、跑步及...8 year ago
-
不過如果選擇餵奶粉的話,就要留意轉奶粉必須知道嘅一些要點了!新手媽媽喺選擇奶粉或者轉用其他品牌奶粉時有咩要留意呢?一齊睇下啦! 如何替孩子轉換配方奶? 初生至6個月: • 可直接轉用其他牌子的「初生嬰兒配方」 奶 • 切記不可飲用高蛋白「較大嬰兒配方」, 因為高蛋白奶粉對新生嬰兒的腎臟會造成負荷,亦可能引致脫水、腸道炎、甚至腦受損的情況 ...8 year ago
-
Q:BB幾時開始出牙仔? A:每個BB出牙的時間都不一樣,何時出牙因人而異。一般而言,BB會在大約 6 個月大時開始出牙仔,但有些BB在一出生不久便長出牙齒來。由半歲開始,直至小朋友兩歲半左右,整副乳齒便會全部長出來。 Q:BB出牙仔時有什麼不適感覺? A:當BB將要出牙時,他們會覺得牙肉癢癢的,總想找點東西咬。有些BB或會感到疼痛,甚...8 year ago
多項港台兩地的研究均顯示大眾對口腔衛生及健康認知不足,香港幾乎所有成年人均曾蛀牙(96%),而台灣成年人蛀牙盛行率亦高達近九成。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響應「世界口腔健康日」邀請台灣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院長許明倫教授到港與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講座教授(牙齒公共衛生)盧展民一同分享「家庭口衛經濟學」觀念,以及國際口腔保健及疾病預防趨勢。
來自台灣的劉小姐...
8 year ago
-
有ADHD的人會有3大特徵,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及行為衝動。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對ADHD的定義是: •符合病徵界定半年以上 •病徵在兩個或以上環境出現 •導致社交、學習或工作上有明顯障礙 事實上,ADHD的成因至今仍未能完全確定,已知的是因為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調,遺傳、環境亦會有所影響。研究顯示,ADHD學生的腦部執行功能比一般學生弱,...8 year ago
-
Business Insider 找來了註冊營養師 Andy Bellatti ,教大家用實用小方法量化糖分吸收量。其實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再食物標籤上的糖分克數除以 4,就會等如大約的茶匙數量,即汽水有 36g 糖等如 9 茶匙羹糖 。 ----- 此文章由 Price.com 友站 C6UP 提供8 year ago
-
其實醫管局去年已推出專為病人而設的「預約通」手機App,方便病人利用手機App作專科新症預約,最近更將預約範疇增加三個專科,包括內科、外科及心胸外科,並且增設預約提示功能,非常貼心。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由即日開始,病人可透過「預約通」隨時隨地進行婦科、耳鼻喉科、眼科、神經外科、骨科、內科、外科及心胸外科新症預約,無需親自前往門診或透過傳真進行預約。 ...8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