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下稱普小)提供優質的教學、多元化的活動以及關愛的學習環境予學生,校長陶群眷女士認為學生是學校辦學的中心點,重視品德教育,培訓 STEM 人才,讓孩子能夠盡顯自己的潛能。
1 year ago
-
現今社會提倡都市人要擁有健康生活,講求飲食要「三高一低」,但原來教育也可以做到「三高一低」,九龍城區的耀山學校就是當中的倡導者。1 year ago
-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華文化日活動,主題為「六藝共融滙古今」。這個活動旨在結合教育局的《小學課程指引》(試行版),通過價值觀教育、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和STEAM教育,激發學生對中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當天,學校各處都被應節的燈籠和裝飾點綴着,學生們穿著傳統中國華服,貼上新年紋身貼紙,品嚐著中國傳統小食,整個校園都洋溢...1 year ago
-
我們的教育是否出現了問題?這是全球各國家長、學校和政府在疫情後都在討論的熱門話題。其實這個「偽命題」背後,有各種時空環境、社會環境、甚至社區人文環境的影響。淺而易見者,當社會科技人文都在隨時間推進,教育也應如此。惟各方面之推進與教育發展出現落差,因而引發不少激烈討論。以下筆者嘗試探索和綜合目前與大家較為切身的原因。1 year ago

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為了全面地把先祖承傳下來的智慧教授下一代,發揮「全人教育」的真諦,舉辦以閱讀為核心,推廣中華傳統文化的專題活動日。活動分為初小(中國神話和傳說)、中小(雲遊長城)及高小(中醫藥與生活)三個不同的中化主題,加入多元化體驗,加強學習效果。
1 year ago
-
隨着Chat GPT問世,人工智能(AI)已進化到比專家還要「才高八斗」。AI改變人類生活和工作方式,人們不禁憂慮未來AI是否會取代人類?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翁,未來勢必與人工智能打交道,成為AI世代。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學子們應如何應對?1 year ago
-
想了解中華文化、認識中國歷史,相信更立體的方法莫過於讓學生親身接觸歷史文物,揭開文物背後的故事。上星期,九龍東地區名校—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便把STEM Room化身成一個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小小文物館。1 year ago
-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於去年12月中舉辦甘肅省敦煌之旅,期間學生遇上6.2級地震,天災降臨令學生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更珍惜生命。「學生在敦煌之旅建立對國家認識,突發地震事件增加他們對人的同理心,這些單靠講述,學生是不會明白的。」彭家強校長總結是次敦煌之旅的經驗及成果,林嘉威助理校長亦期望學生有更多機會到國家不同地方,擴闊眼界。1 year ago

新一年開始,家長學生如對升學、前程、就業想了解更多,香港貿發局主辦第33屆教育及職業博覽,將於1月25至28日(星期四至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博覽劃分為「教育」及「職業」兩大專區,雲集17個國家及地區、超過800家機構,帶來全面的升學、進修和就業資訊,並提供3,000多個就業機會,部分僱主更設即場面試,公眾人士免費入場。
1 year ago
-
小一統一派位將於2024年1月22日至28日進行選校手續。家長可選擇網上遞交或到指定統一中心辦理選校手續。人口下降加上移民潮,今年填表有何策略?升學專家梁永樂建議家長填表時注意以下事項,以及放榜前三大準備。1 year ago
-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圖書館歷年來致力營造校內閲讀文化,重視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成為「愛閱讀,愛分享」的孩子。學校特設中英文圖書館,持續舉辦各種精彩有趣的閲讀活動。為進一步帶領小一新生投入閲讀氣氛,全二圖書館與生命培育組舉辦「童話世界總動員」活動,利用一系列的繪本故事,帶領「小一小跳豆」化身成童話故事人物,一同漫遊童話世界。1 year ago
-
2024學年升中派位申請,其中「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日期於2024年1月2至16日展開,相信各位家長已經開始部署申請心儀學校,以助子女順利升中。然而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有何策略?人口下降,搏入心儀學校機會是不是會較高?升學專家梁永樂有以下看法。1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