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強迫孩子「分享」分分鐘弄巧反拙?家長該如何教導孩子自願分享

在育兒的過程中,分享是一個重要的社交技能,不僅能促進友誼的建立,也能讓孩子在互動中學會同理心。然而,許多父母在教導孩子分享時,卻經常選擇了強迫的方式,這樣的做法不但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最終造成反效果。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自願分享,讓他們在安全感中體會分享的意義。

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自願分享,才能讓子女在安全感中體會分享的意義。(Photo AC圖片)

分享的真諦:讓孩子瞭解分享的意義

分享不僅是將擁有的東西給予他人,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理解分享背後的情感與意義。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分享是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無法理解為何需要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舉例來說,當一個三歲的小朋友正在玩著心愛的玩具,當其他小朋友想要參與時,他可能會感到抵觸,因為在他眼裡,分享便等於失去。

建立物權概念:幫助孩子感受擁有的安全感

在孩子學會分享之前,首先需要建立對物權的概念。年幼的孩子往往會因為不懂得物權的意義而感到焦慮。當他們的玩具被強迫分享時,會感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正被剝奪,這樣的情緒會讓他們更加拒絕分享。為了幫助孩子建立物權的概念,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引導。

例如,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是自己的物品,哪些是別人的,讓他們逐漸理解擁有的權利。同時,在孩子不願意分享時,父母要尊重他們的決定,讓他們明白擁有的安全感並不會因為偶爾不願意分享而受到威脅。這種方式不僅能減少孩子對於分享的抵觸情緒,還能讓他們在將來「自願地」與他人分享。

父母示範分享: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行為往往會模仿父母的舉動。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動示範分享的行為。

例如,父母可以在與朋友聚會時,主動將自己喜愛的食物或玩具分享給他人,更可以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這些餅乾,讓朋友們也來試試。」,這樣的行為能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同時,也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分享。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主動示範分享的行為。(Photo AC圖片)

漸進學習:逐步引導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

分享的學習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採用漸進的方式來引導他們,其中包括從最基本的輪流玩開始,慢慢引導他們學會分享。

舉例來說,當家中有其他小朋友來訪時,父母可以先讓孩子玩玩具,然後再引導他們一起輪流玩,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能夠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學會分享並感受到這種行為帶來的快樂。

尊重孩子:不強迫分享,尊重孩子的決定

在教導孩子分享的過程中,尊重孩子的意願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在面對孩子不願意分享時,應該保持理解與包容,讓他們明白不願意分享並不代表自私,而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展現。

例如,當孩子不願意把玩具借給其他小朋友時,父母可以詢問孩子的感受,並可以這樣問:「我明白你很喜歡這個玩具,你可以先自己玩,我們以後再看看什麼時候可以借給朋友玩。」, 這樣的方式不僅尊重孩子的選擇,最終能夠讓他們學會自願分享的行為,而當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時,父母可以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願意分享你的玩具,讓大家都能一起玩。」,這些正向的鼓勵會讓孩子感到自豪,進而增強他們的分享意願。

本文由香港小童群益會「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 特殊幼兒工作員 潘美琪姑娘撰寫提供。

©️香港小童群益會 授權轉載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