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讓子女學習面對喜悲得失  幼稚園校長建議4個簡單小活動+6大技巧

相信沒有人喜歡「失敗」,因當要面對失敗時,我們會感到沮喪,容易放棄,影響建立自信心。身為父母更不願意自己的「寶貝」面對挫折,希望他們的人生能開開心心,一帆風順。

父母是子女一生的教練,他們由出生的一刻就如白紙一張,父母正確的引導就如在這張白紙上刻上一筆一劃,讓人生圓滿,充滿色彩。常言道「從錯誤中學習」,「屢敗屢戰」,家長們怎樣才能讓子女學習面對所有的喜悲得失?

常言道「從錯誤中學習」,「屢敗屢戰」,家長們怎樣才能讓子女學習面對所有的喜悲得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適時製造機會

讓子女藉「失敗」從而獲取「機會」去認識這個世界,養成不怕犯錯,從錯誤中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讓子女體驗「失敗」的感受,從體驗中調整想法,培養主動學習、尋求解決方案的求知性格及特質。故父母應讓子女有機會犯錯,放膽和培養不斷嘗試的「屢敗屢戰」、「堅毅不朽」的正面態度。

(二) 學習承擔接受後果

讓子女學習承擔後果,願意作出改變或嘗試新的事情,才有進步空間。父母如一直避免子女面對挫折,過分保護子女,要求子女「你信我跟住做」的盲目跟從,在這「過分的護蔭」下成長,沒有養成經過思考、過濾而做事的習慣,最終可能造成依賴,不願嘗試的性格。要明白從困境中獲得寶貴經驗及教訓,可訓練子女身心靈越來越强大,越懂得面對挑戰,越珍惜及享受經努力而「成功」的喜悅。

(三)培養獨立及逆境能力

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具備面對挑戰和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更能培養子女的自信心,幫助孩子建立勇氣和面對人生的挑戰,令他們拙壯成長,在群體中脫穎而出,成就更美好的人生。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會面對大大小小的困難。在挫折中有人會願意接受挑戰,不斷嘗試,但有人會害怕面對失敗,拒絕嘗試,甚或半途而廢;但跌倒後怎樣才能重新振作、再接再厲?抗逆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潛能,是可以經後天學習和增強。當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時,會自動作出調適以能正面積極面對。因此家長可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製造困難,習慣正面看待失敗,從小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及抗逆力。

家長可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製造困難,習慣正面看待失敗,從小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及抗逆力。(Photo AC圖片)

(四)培養同理心,學習「身同感受」

家長可嘗試與子女分享個人的生活瑣事,讓子女明白爸媽在生活中亦會面對不同的成功與失敗。透過經驗分享,讓他們明白自己並非如「超人」一樣,亦會有軟弱的一面,但只要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正面面對問題;更能讓子女明白大家的處境,加強「同理心」的培養,家庭成員的情感建立更見鞏固。

 (五)製造成功經驗提升滿足感及投入感

讓子女多嘗試參與不同活動,例如各項運動、音樂、繪畫等等,以更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提升投入感,幫助發掘、發揮他們的潛能,培養自信心,逐步累積個人的成功經驗及滿足感。

(六) 父母擔當最強的後盾

父母要給孩子空間,讓子女作決定,容許他們嘗試及犯錯,父母在過程中只要給他們適當的引導、幫助和鼓勵便可以。適度「放手」是讓子女成長的好方法,過程中父母可從旁觀察,適時提點,讓子女學習評估當中利弊。

適度「放手」是讓子女成長的好方法。(Photo AC圖片)

總結

「子女能健康成長在乎父母的愛護與關懷」是老生常談的話。父母相同的育兒理念,當中需要大家互相提點、堅持、與子女同行及面對,加上鼓勵,培養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建構他們的抗逆力是有很大的幫助。

建議4個簡單小活動:

1. 購物樂

Ø   可安排小任務給予子女,例如安排與家長一起到超級市場購物,讓他們發揮長處及表現能力的機會,幫助他們建立生活當中的成功經驗和獨立能力。

 2. 親子下廚樂

Ø   安排親子小食嘗試活動,如製作麵包,享受共同合作的樂趣;可刻意將份量作出調整致失敗;可讓他們面對挫敗,檢視及調整正確份量,再接再厲。

(Photo AC圖片)

 3. 親子小遊戲

Ø   配合子女年齡發展安排競技活動,如棋類、體力活動,過程中刻意安排「贏」、「輸」,讓子女面對逆境,學習調節心態。

  4. 交換情感情報

Ø   與子女訂下「交換心事」時間,互相分享開心/不開心事件簿,了解對方需要,增進感情,提升同理心。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