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女駁嘴駁舌的確令爸媽好激氣,容易吵架吵不停令親子關係結冰!大人講一句小朋友就頂十句,令家長十分氣憤,為何孩子非要與你駁嘴到底?其實有德國心理學家曾做統計,結果顯示喜歡駁嘴的孩子意志更堅定,轉數快甚至具備更強的分析力和判斷力,所以不用勞氣,我會與大家探討「孩子駁嘴」的真正成因和應對方法。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
在參觀神召第一幼稚園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這所學校獨特的教育理念和環境。學校採用蒙特梭利教學模式,充分尊重每位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讓孩子們在自主學習中探索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方式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還讓他們在課程中發揮創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身為老師,如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實踐的課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掌握以下幾個黃金法則:
開學日臨近,要怎樣才可令小朋友開開心心返學,而不是一片愁雲慘霧?《親子頭條》就訪問了正向家長教育專家辰民爸爸,為家長提供4個開學前建議,記得學起來!
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引導者,家長在孩子睡前的表現,往往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根據研究和專家建議,以下是家長在孩子睡前應該做的5件事:
樂善堂李賢義幼稚園容校長被學生稱為「校長媽媽」,她既是「校長」、亦是小朋友的「媽媽」。容校長深知家長的心態和想法,希望學校可成為孩子的第二個家,讓家長放心地將孩子交託給學校。學校以母親的愛和關懷照顧每一位孩子的成長和需求,致力為小朋友提供一個溫馨和關愛的學習環境。
在家長研討會中,總會聽過家長說如果不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就不會做,同時,更擔心陪伴孩子做功課,孩子學會了依賴,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大家可以先了解孩子學習的進度,讓家長依據4個階段去決定用哪種方法推動孩子自己做功課。
為什麼孩子一點也不像我!?
每次與家長分享身教對孩子成長十分重要時,總會有家長說:「你們說身教重要是因為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舉止,但為何我孩子天天和我在一起,他一點也學不到我的言行?」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作者Claire Weeks曾說過:「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父母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父母的育兒任務就越成功。」
所以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互相依偎,但彼此獨立。然而很多父母卻不懂,特別是孩子學習獨立的階段——青春期。
最近接到很多父母的查詢, 帶着情緒吐槽孩子經常發脾氣的問題,然而每次我問家長,你最希望得到什麼結果,他們總說希望得到一些方法令孩子減少發脾氣。 聽到這個回應後,通常我會再追問,如果有天你的伴侶看到你發脾氣,他不了解你發脾氣的原因,只尋求令你不發脾氣的方法,你會有什麼看法和感受?
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父母的情感體驗對孩子成長十分重要,透過父母的悉心照顧,滿足孩子關愛的需要,從而建立愛與關懷的價值觀。只可惜在現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雙職父母的湧現,隔代教養的氾濫,引致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情感連結,容易錯誤地造成孩子既渴望愛又害怕失去的社交價值觀,根據Elaine N. Aron與Elaine Hatfield的研究發現,對於從...
不知道大家小時侯,會否被老師說過以上這句話?而筆者從細到大,每次成績表上,老師對我的評價都是「好動多嘴」。而今天我想與大家討論一下,何謂正面標籤!?
最近做了一個諮詢個案,是一名媽媽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太黐身,希望我能讓他的孩子獨立一點。當天,母子早到了15分鐘,他們在等待過程中,我聽見了小男孩問了媽媽一個問題,我也希望大家從這問題中有所反思,再問自己是否真的愛孩子?
「培育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嗎?」——可以,但有代價。
你怕孩子早戀兼拍親密影片嗎?作為父母親,我們總怕孩子早戀,怕孩子遇人不淑,被騙財騙色。想要真正預防孩子早戀,與其阻止和迴避戀愛話題,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到呢?
其實,母親節也好,父親節也好,最大的意義是提醒大家為人子女對父母的愛意,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是時候反思一下自己的態度。真正的愛是什麼呢?無論是父母、子女,都需要窮一生的時候摸索。
最近不斷發生打孩子事件,如果家長面對以下這些問題,你會怎樣回應?來看看辰民爸爸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