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困|中醫詳解小朋友4大春天濕重症狀 健脾除濕宜食補
早春天氣回暖,雨量增多。雨水一多,濕氣就會加重。所謂「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不單最難去除,而且對脾傷害也最大。而脾更是幾乎決定幼兒抵抗力強弱的關鍵。因此「健脾祛濕」是小朋友調理身體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家長要留意,幫小孩祛濕,不能一味照搬成人方法,更不能等到「濕盛困脾」時再行動。趁「立春」開始,就是時候幫小孩祛濕了。
如何及時發現孩子濕氣重?
濕氣隱匿,但也有跡可循。兒童濕氣常有一些明顯的表現,細心的家長每天只需要花上一分鐘,就能很快判斷出來。
1.便便粘馬桶
如果孩子大便黏膩、軟爛、不容易被水沖走,就是近期體內有濕的表現,或者給孩子擦屁股時,如果老是擦不乾淨,也是有濕的表現。
2.沒胃口、消化差
春天裡孩子的胃口都會較差,主要是濕氣侵犯了人體。表現為腹脹、吃飯時沒胃口、不消化等。如果發現孩子不想吃飯,也要警惕濕氣的問題。
3.舌苔厚膩
長期濕氣重的孩子甚至舌頭兩邊會有牙齒壓迫的痕跡,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 「齒痕舌」。如果舌苔白、厚、膩,那是提示寒濕太重;而舌苔黃、厚、膩則是濕熱。這時如不及時處理,孩子很快就會生病。
4.有眼袋
孩子眼袋的位置,是足陽明胃經的起始位置,孩子脾胃差,無力運化太多水濕,水濕便會首先在眼部堆積。眼部皮膚薄弱,水液一堆積,下眼瞼就會浮腫,形成我們看到的「眼袋」。現在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有眼袋,歸根到底還是脾胃功能差。
健脾除濕,孩子可以吃什麼?
要說健脾,肯定是離不開吃,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飲食調養是最安全健康的做法。
1.吃健脾祛濕的食材
能健脾祛濕的食材有很多,常吃的就是淮山藥、鯽魚、萵筍、茯苓、赤小豆、芡實、薏米、白扁豆等,其中薏米和白扁豆先炒一下再煮,其健脾祛濕效果會更好。
食譜:「祛濕健脾粥」薏米黨參粥
對於春季脾濕引起的食物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有很好的效果。
薏米:有「天下第一米」美稱,歸脾、胃、肺經,能利水祛濕、健脾止瀉。
黨參:味甘性平,有健脾補肺、益氣生津的功效,對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有很好作用。
粳米:性平味甘、有養陰生津、健脾胃、補中氣、固腸止瀉的作用。
備註:薏米偏微寒,故建議一周吃一次,如果是體寒的孩子,可以把薏米換成溫和平性的赤小豆。
2.省酸多甘,協調肝脾
意思就是要少吃酸味的食材,多吃甘味的食材。在中醫五行學上,春主肝,但肝木過旺就會克制脾土,損害脾胃。酸味入肝,肝是喜歡酸的,如果還吃很多酸的食物,就容易導致孩子肝氣過亢。所以山楂、酸梅、檸檬、醋類飲料等,這些酸性的食材就暫時要少給孩子吃。
為什麼要多吃甘呢? 因為甘味是入脾的,味甘的食材,比如紅棗、甘蔗、紅薯、玉米、糯米、蜂蜜、南瓜等,可以多給孩子吃一吃。
3.多吃蔬菜,保持消化
農曆新年過後,大家肯定都少不了大魚大肉,但此類肥甘厚味之食易生濕。 這時更要避免吃肉類等生濕食物。除了肉類,一般生冷、寒涼的食物,都容易生濕,如:香蕉、奇異果、雪梨、火龍果,常見的還有乳酪、牛奶等,都是寒涼的,因此不能吃太多。
春季適宜多吃養健脾的蔬菜,如:皇帝菜、白菜、菠菜、蘿蔔等。 特別是皇帝菜,既是時令蔬菜,又能溫脾理氣、消食開胃,是最適合不過的食療菜餚了。皇帝菜有「天然保健品、植物營養素」美譽,在古代很受重視,不僅是百姓餐桌上「常客」,還是宮廷菜肴中之珍品。 所以,給孩子調理脾胃,不妨吃一些皇帝菜。
除了飲食幫助孩子健脾祛濕,家長可以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因為做運動出汗也是一種清除體內濕氣的好辦法!
(文章由康河中醫診所 註冊中醫師 蔡卓航授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