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多雨又潮濕的春季,「濕重」這個詞彷彿成了家長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名中醫師,我們經常會遇到家長關心孩子是否「濕重」。在中醫理論中,「濕」是指體內的水液代謝不正常,導致水液停滯積聚,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而小孩子由於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更容易受到「濕氣」的影響。
春天常處於潮濕狀態,加上天氣乍暖還寒,中年人士及長者們會特別容易被寒、風、濕入侵,引發風濕痛。從中醫角度,「風濕」是指氣血閉阻不暢而引起的痺症,令關節及肌肉出現痠痛、麻木、腫大及屈伸不利等症狀。不想關節飽受風濕之苦,可從食療及生活習慣入手,怯風除濕,改善風濕問題。
功效:
利水滲濕,適合容易水腫及四肢重倦者飲用。氣虛即易攰、周身乏力者可加北芪1両同煮。
材料:
薏米 1両
紅豆 1両
蓮子 1両
粟米 3棵
陳皮 1小塊
乾瑤柱 半両
瘦肉 1斤
鹽 少許
清水 2300毫升
煮法:
1. 全材料洗淨,粟米留衣及鬚、切件,瘦肉汆水、切小塊。
2. 全部...
功效:
炒扁豆味甘,性微溫。具有健脾,化濕,消暑的功效;淡菜味甘、咸,性溫,具有補肝腎,益精血之功效。
配合傳統的健脾化濕藥材如雲苓白朮一同煮湯,起到健脾化濕又不傷正氣之效,老幼皆宜。
材料:
炒扁豆 1両老節瓜 1.5斤淡菜 1両雲苓 3錢炒白朮 5錢陳皮 1小塊瘦肉 1斤鹽 少許清水 2300毫升
煮法:
1.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