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健康】認識川崎症6大徵狀 黃金治療期僅XX天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3成半港爸港媽未聽過川崎症,有機會錯過治療黃金期。川崎症是兒童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病成因,半歲或以下BB都有機會中招。由於川崎症對幼童的健康成長有嚴重而深遠的影響,家長需清楚認識川崎症主要徵狀。
延醫或影響終身健康
川崎症是一種急性系統性血管炎,亦是兒童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病成因,最常發病於年齡5歲以下的兒童。根據醫院管理局轄下公立醫院的數字,過去3年每年約有200名兒童患有此病,而全球患者的數目有上升趨勢。若兒童患上川崎症而沒有及早發現和接受治療,可能會引致冠狀動脈瘤及動脈收窄,將會影響終身健康。為響應每年1月26日是「世界川崎症認知日」,香港小童群益會聯同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去年底進行一項問卷調查,以了解近3,000名幼童家長對川崎症的認知度。

香港小童群益會高級服務顧問林綺梅指出,有八成家長不認識川崎症,而表示不知道亦未有聽聞的受訪者亦佔三成半,證明不少家長對川崎症沒有基本認識。對於川崎症病徵的認知度,有多於一半家長知道「持續五天高燒」(54.7%) 和「四肢及軀幹出現紅疹」(52.2%)是主要病徵,但較少人知道「手腳持續泛紅及腫 」(35.1%)。

誤以為患手足口病
當問及川崎症的黃金治療期時,調查發現近六成家長並不認識川崎症的黃金治療期是發病後5至10天,當中更有13.8%受訪者誤解為發病後11至14天,甚至是2至4星期,反映家長們對此病的治療時間有所誤解以導致延誤診治,情況值得關注。
另外,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在子女出現相似川崎症病徵時,例如連續發高燒及出紅疹時,只有不足兩成人認為可能患上「川崎症」,反而逾半認為是「季節性疾病(例如手足口病)」,「一般兒童發燒」亦有45.1%,證明家長普遍忽略子女患上川崎症的可能性。

香港小童群益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前主席吳彥明醫生、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張蔚賢醫生、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前主席李淑嫻醫生強調川崎症對幼童的健康成長有嚴重而深遠的影響,並建議家長需清楚認識川崎症六大徵狀,包括:
1. 持續五天高燒
2. 四肢及軀幹出現紅疹
3. 手腳持續泛紅及腫
4. 頸部淋巴結發脹
5. 嘴唇乾裂泛紅,舌頭呈草莓狀以及
6. 兩眼結膜充血而沒有分泌物

半歲或以下BB有機會中招
醫生亦特別提醒家長們,對於小朋友持續發高燒不能掉以輕心,並強調黃金治療期的重要。他們建議若小朋友持續發燒5天,以及6個月或以下嬰兒若無合理發燒原因,應盡快求醫,並詢問醫生患上川崎症的可能性。
另外,建議家長若懷疑孩子患川崎症,必需把握發病後5至10日的黃金治療期,及早求醫。而針對調查結果指出大眾對川崎症的關注度低乃是因公眾教育及宣傳不足,醫生建議加強公眾教育,透過增設宣傳平台提供更多川崎症相關資訊,以提升公眾對此病的認知。
-
「乳齒遲早會掉,就隨它自生自滅吧!」是不是你的想法呢?我們當然知道牙齒長得整齊好看,對人的外觀影響很大,但部份家長會覺得即使乳齒長得不規整,換牙後還有機會長整齊,長大後才帶小朋友箍牙處理牙齒問題。不過,牙科醫生利子傑醫生指出,如果拖到小朋友換完所有乳齒才進行兒童矯齒療程,很大可能已經錯過兒童箍牙/矯齒黃金期了!5 day ago
-
大暑過後就是立秋。雖說已踏入初秋,但天氣仍潮濕悶熱,暑氣仍未完全消退。暑濕之邪最容易傷脾。脾主管肌肉四肢,暑濕困脾,身體會容易感到疲乏,甚則納食欠佳、腹脹及泄瀉。另一方面,隨著空氣濕度下降,氣候逐漸變得乾燥。由於秋氣主燥 ,燥熱之邪會耗氣,「氣虛」則容易出現四肢無力、神疲體倦、少氣懶言等症狀。(作者為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張智媛)13 day ago
-
近日天氣炎熱,外出時感覺有如置身火爐般,實在令人抖不過氣來。明天 (23日) 正值24節氣大暑,是時候為一家大細準備時令湯水齊來解解暑。以下是註冊中醫師古鎧綸推介的三款消暑湯水及涼茶,做法簡單,爸媽們不妨試試。但有一點大家要留意,此三款湯飲不適合孕婦飲用。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古鎧綸)27 day ago
-
新冠肺炎肆虐,家長擔心孩子外出活動會容易染疫,但在家避疫卻增加了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這些疫症下的「新常態」早已使家長們大感頭痛。究竟「新常態」對兒童的眼睛會造成甚麼影響?而家長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1 month ago
-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