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最近疫情轉趨穩定,不少家長都會與孩子於週末放假時乘搭交通工具出外遊玩,但當遇上交通擠塞或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車程時,孩子可能會鬧情緒或出現其他不當行為,令不少家長無所適從。家長只要在出門前,除了做足防疫措施之外,亦不妨帶備孩子平日喜歡的「小玩意」,在乘搭交通工具時與孩子進行一些好玩又富創意的親子活動,有助平靜孩子的情緒,同時提升親子關係。3 year ago
-
疫情期間,小朋友需要於網上上課,無可避免會增加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不少家長關注電子學習產品及藍光對眼睛的影響,因此筆者希望跟各位分享一下使用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影響,以及使用電子產品時的注意事項。 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有機會導致「電腦視覺綜合症」,出現眼睛疲倦、刺痛、眼乾和痕癢等不適;長時間觀看近距離景物(包括閱讀和觀看電子屏幕),亦會增加患上近視的風險,...3 year ago
-
現今社會一般都是以小家庭為主,父母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更因為過份保護而令孩子欠缺獨立自主的能力,變得做事猶豫不決,喜歡依賴別人等,所以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讓他們在成長路上成為自主、自信的人。3 year ago
-
兩歲的幼兒突然情緒不穩、不聽從家長的指示,有時候說自己要揹書包等,都是兩歲反叛期(Trouble Two)明顯的表徵。原來每個小朋友踏入大約兩歲,都會經歷這段追求自主、自我及勇於嘗試的階段。 何謂Trouble Two? 幼兒在兩歲之前發展尚未成熟,家長較容易引導和管教他們。當幼兒兩歲後,其語言和大小肌肉能力逐步發展,很多事情都開始自己嘗...3 year ago
-
炎炎夏日,在酷熱天氣警告或烈日下,無論是成人或孩子戴着口罩走到室外或在戶外活動時,更加要做足防曬及補充足夠水份等措施,以降低體感溫度,避免中暑;尤其年幼的孩子,由於他們不善於表達,相比成人更容易中暑,所以家長要密切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家長們不妨看看以下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的詳細解釋。3 year ago
-
「誠實」對小朋友來說,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家長想小朋友明白誠實有多重要,可以運用「誠實三步曲」,與小朋友一起理解、想像和實踐,培養出「誠實寶寶」!一起看看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姑娘的講解。 © 2021 Healthy Seed Limited3 year ago
-
「媽媽唔講道理,我憎死佢!」 「我以後唔會再同爸爸講,佢永遠都係啱,我永遠都係錯!」 以上孩子的說話,各位家長可能耳熟能詳。當孩子做錯事時,有些家長會懲罰或向他們說教,以為這樣會令孩子知錯能改。雖然這樣做能停止孩子再犯錯,但無形中會影響親子感情和彼此的信任,孩子便會說出這些說話;加上孩子為求自保,很可能會慢慢拒絕承擔過錯。看看以下由香...3 year ago
-
孩子總會有鬧情緒,甚至與家長磨擦的時候。這時家長應該怎麼辦,才能避免影響家長的情緒,破壞親子關係?以下由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四個方法,有助家長控制情緒之餘,亦可以正面處理孩子的狀況,讓他們平伏情緒。 停一停 深呼吸 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家長宜控制自己的情緒,先停一停;如情況容許,可離開現場,例如上廁所或回到房間,將雙手放在肚皮上,深呼吸三次,並默唸:...3 year ago
-
幼兒偶然因不如意出現負面情緒,顯得一臉鬱鬱寡歡、「嬲嬲豬」,均屬正常的情緒表現,家長要接納和不用過份擔心。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關愷恩姑娘分享如何讓幼兒學習處理負面情緒,變回開心、快樂的寶寶。 接納幼兒負面情緒 幼兒的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的確不太懂得用言語表達情緒。家長要明白幼兒與成人一樣會出現正面和負面情緒,這是正常的事情,家長應接納孩子出...3 year ago
-
無論成人或兒童,除了做運動之外,都不可以忽略做伸展動作的重要性。伸展動作可拉鬆筋骨,增加身體協調和平衡力,亦可減少做運動的受傷機會等。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知不覺都會做不少伸展動作,例如「伸懶腰」、扭扭腰等。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博士推介3款適合兒童在家中做的伸展動作,讓他們鍛鍊身心,為做運動建立良好基礎。 伸展元素融入生活中 伸...3 year ago
-
新冠肺炎疫情稍退,學生都陸續回到學校,暫時遠離電腦屏幕。家長關注孩子在家學習期間,近視有否加深,畢竟香港是全球兒童近視問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近視只是兒童常見的眼疾之一,坊間的眼鏡店,雖然可以檢查到孩子的近視度數,卻不一定能發現其他問題,小朋友也未必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眼睛毛病、尤其是若只有一隻眼睛出現問題,徵狀更不明顯;因此安排深入的眼健康檢查,便能較徹底和...3 year ago
-
「好心你放低部手機,幫手教吓嗰仔啦!嗰仔你都有份架!」 「放工返嚟咁攰,俾我抖陣都唔得?」 「抖!抖!抖!嗰仔啲嘢,等你抖完,蚊都瞓啦!」 「樣樣都要即刻,你咁急,趕著去邊啫?」 「你淨係識得顧住自己!以前話你嗰啲嘢,完全無裝載過,人做老豆,你做老豆,你無用架!」 「你又好得幾多呀?咁叻,你咪教埋佢囉!我睇吓你點教!」 「你而家咩意思呀?係咪...3 year ago
-
同一件事情,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想法及所衍生的情緒,正如早前不少人討論應否使用兒童醫院外的遊樂場,有家長指病童透過玻璃觀看其他小朋友在遊樂場遊玩會產生負面情緒,但亦有家長覺得反而可激勵病童樂觀及積極面對病情。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陳潔冰解釋,每個人有不同性格,面對困境產生負面情緒是人之常情,沒有對錯之分,所以家...3 year ago
-
早前,我透過電話解答了一些家長關於管教孩子的疑難雜症,當中有些家長都面對相同的難處,值得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陳太的兩歲半兒子,經常跟她說一些無聊的說話。如果陳太不回應他,兒子便會變本加厲,做出一些古怪的行為,例如:在媽媽面前扮鬼臉、大叫、扯媽媽的頭髮、騷擾媽媽做家務等,令陳太感到非常困擾。 另一位家長余太同樣面對類似的問題,每當她集中火力照顧三個月...3 year ago
-
蠶豆症(學名: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或G6PD缺乏症)是香港一種常見的遺傳病。根據新生嬰兒篩查計劃的數據顯示,新生男嬰中大約每100人中有4至5人患有此症;而新生女嬰中則大約每1000人便有3至5人患有此症。家長宜了解這種遺傳病,以防嬰兒出現嚴重症狀。雖然這種遺傳病是不能根治,但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及飲食中多加注意,便可健康成長。 嚴重可引致黃疸 ...3 year ago
-
家中有多個不同種類的樽蓋?別急於棄掉它們!原來樽蓋並不是垃圾,可以獨立或配合其他配件演變成很多創新的小玩意,在孩子遊戲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位家長,只要好好運用樽蓋,便會發現其可塑性和價值。一起看看以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好玩爸媽」團隊負責人薯仔爸爸及Flora媽媽的解說。 3大好玩特性 從遊戲的角度,樽蓋是促成孩子自由遊戲的重要物資,原因在於樽...3 year ago
-
你的說話就是孩子的內在對話 家長花光心血提供最好的教育給孩子,為的都是希望孩子的人生路易走一點,將來有份好職業及收入穩定,自給自足已於願足矣,可是在過程中,家長有時會迷失,以為眼前孩子的表現便是全部,尤其是人手不足或時間趕急時,會說了些事後可能會後悔的話: 「你又在慢條斯理的幹什麼呀?」(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我是一個做事很慢的人) 「很多同班同學都能...3 year ago
-
近年常常聽到年長一輩評論現今的年輕人沒有責任心,答應的事沒有下文、沒有好好完成事情等。於是,很多家長認為培育孩子「責任感」是非常重要。 當我們要探討如何培育孩子「責任心」前,家長必須先釐定責任的「界線」。有些家長會認為一個「好父母」便要讓孩子開心地成長,避免他們經歷痛苦,因而所有大小事務都希望替孩子包辦。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辛苦而心痛,於孩子還沒有表達需要...3 year ago
-
全港關注的「兒童虐殺案」,令不少市民痛恨得咬牙切齒,因為事件的殘忍程度難以想象,即使法庭對相關人士的判囚終身與否,都不能除掉市民心中的憤恨!但大家齊齊聲討之餘,作為接觸和照顧孩子的持份者們,藉著這椿案件,又可以讓我們在教養孩子時得到甚麼啟示呢?我們暫且放下怒憤,嘗試理性地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怎樣做,從而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1)與孩子建立互信親密的關係 ...3 year ago
-
五歲女童被虐殺案震驚全港,亦讓大家反思,點樣先能夠有效保護兒童。喺日常生活中,我哋如何識別被虐待嘅小朋友?發現小朋友被虐之後,下一步應該點做?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姑娘將同大家逐步講解,同時亦會分享管教、處理小朋友情緒問題嘅正面方式,幫助家長更有效地管教孩子。 ➡️ 即按此報名: https://bit.ly/2RnVrnt ...4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