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或許曾面對以下情況:子女初與別人進行社交互動時,表現退縮,並感到害羞和緊張,例如見到親戚和朋友時,會躲在家長身後,不願說話。這些害怕的反應,其實是兒童保護自己的表現,一般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大影響。但當導致害怕的事情慢慢減退,而擔心和憂慮仍然持續,並且影響兒童的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時,則有可能出現焦慮問題,家長需要多加留意。
疫情下大家經歷生活改變,尤其小朋友面對學習環境轉變,不能與同學及朋友見面玩樂。雖然復常在即,但重新適應對小朋友反而會產生焦慮!今次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君訥就為家長分享如何管理小童情緒,如他們出現焦慮又可如何處理。
你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咬指甲、撕手皮、咬嘴唇之類的小習慣?如果放任不理這些壞習慣,最壞情況可能會像以下事件中的小朋友,需要入院治療……
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Daniel Pine他的同事對716個從9歲到18歲的孩子做了9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感覺緊張的女孩子會比感覺快樂的女孩子矮5.08厘米。由於這些具有緊張焦慮情緒的女孩子並不是生來就身材矮小,因此心理學家猜測情緒很可能抑制了掌管身高的荷爾蒙的正常分泌。
專家分析認為,諸如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可能抑制了某種專門掌管身體生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