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學年剛開始,家長看到孩子適應新環境時表現穩定,原本以為可以放下心頭大石。可是,隨著開學幾週後,孩子對上學的態度卻突然從期待變為焦慮。這種現象可能讓家長感到困惑,甚至懷疑是否老師過於嚴厲或孩子在校園內遭到朋輩欺凌。但是,這些情況更可能是孩子對新環境持續地出現適應困難而來的表現。有學者稱這種現象為「蜜月期」(honeymoon)。6 month ago
-
孩子九月步入中一,即將會面對不同的新挑戰──要學習的學科增多﹑課業的難度加深﹑要建立新的友誼﹑要更加自主自律等。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於2022年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有接近七成的中一學生因升中而感到緊張、不安或煩燥。不時會聽到有些孩子升中後因為成績不似預期或未能適應新的環境,而變得無精打彩、不喜歡自己;嚴重的更會沒有動力上課,出現逃學的情況。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6 month ago
-
身為老師,如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實踐的課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掌握以下幾個黃金法則:7 month ago

9月將至,代表學生的暑假已臨近尾聲,而每年開學前後,不約而同有很多學生出現精神困擾、焦慮,甚至意圖輕生等現象。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Daisy)分析不同階段的小朋友面對開學會出現的情緒,並建議家長可透過不同方法,幫助孩子快樂面對開學。
7 month ago
-
開學日臨近,要怎樣才可令小朋友開開心心返學,而不是一片愁雲慘霧?《親子頭條》就訪問了正向家長教育專家辰民爸爸,為家長提供4個開學前建議,記得學起來!7 month ago
-
開學將至,意味著孩子即將踏入人生新的成長階段,除了要學習與父母分離,更要適應新的環境。研究顯示,孩子與父母之間安全的依附關係,成為了支持孩子外出探索的基石,而孩子人生首1000天,正正是與父母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關鍵期。7 month ago
-
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引導者,家長在孩子睡前的表現,往往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根據研究和專家建議,以下是家長在孩子睡前應該做的5件事:8 month ago

父母和孩子在日常互動中所採用的言語表達方式,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為幫助家長更深入了解香港的親子溝通現況,我們能從掌握「愛的語言」(讚賞肯定、身體接觸、陪伴相處、贈送禮物、付出行動)入手,探究其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8 month ago
-
政府在6月3日啟動「好客之道」運動,覆蓋全港18區學校。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學發通函,表示配合政府推出「好客之道」運動,鼓勵學校透過校本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對「禮貌」的重視。9 month ago
-
快將上映的電影《玩轉腦朋友2》,新增「阿焦(Anxiety)」一角,讓大眾再次掀起對情緒健康的關注。全港不少中小學校亦在六月份期間進行測考。家長會為著子女的學業成績緊張起來,希望他們在這次的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事實上,適當的壓力有助化為動力。可是,當家長期望過高或會導致子女承受過多的壓力,更有機會令子女產生焦慮情緒,而持續及強烈的焦慮情緒可嚴重影響子女日常生...9 month ago
-
相信沒有人喜歡「失敗」,因當要面對失敗時,我們會感到沮喪,容易放棄,影響建立自信心。身為父母更不願意自己的「寶貝」面對挫折,希望他們的人生能開開心心,一帆風順。10 month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