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堂
教育心理學堂的文章
-
各位家長有無試過被人問︰「孩子有咩強項?」當下可能就有以下想法︰「佢記性好好,幼稚園高班識背乘數表」、「佢音樂天份好高,五歲識彈奏三種樂器」。孩子的才能當然值得被讚賞,但如果家長只把注意力放在學術或認知能力上,便有機會忽略孩子性格上的優點和美德,而這些其實可以培養成為孩子的強項﹗10 day ago
-
正向管教,是指家長或照顧者通過情理兼備的非強制和非懲罰性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子女的行為和情緒發展。正向管教有利於培養情緒温和、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子女。6 month ago
-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於幼兒或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會言之尚早。事實上,家長與孩子於幼小階段談生涯規劃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已有不少學者支持生涯規劃教育應在童年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生涯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他們及早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學習如何逐步裝備自己,從而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可以嘗試抱有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以及由向...10 month ago
-
當孩子面對困難或經歷挫折,感到擔心、無助或害怕時,作為家長的你,會做些什麼?以下是一位家長朋友的親身經歷: 「最近陪伴孩子參加一場空手道比賽,孩子要在陌生的場館比賽,而教練又恰巧未能出席,孩子便緊張得哭起來。坐在旁邊的我絕不好受,很想快快處理他的情緒。心中亦想著:『就這麼一點壓力也承受不住!』,於是便忍不住責備他懦弱,最後孩子卻哭得更可憐。」1 year ago
-
學生們開心享受長假期之後,很可能因不節制而養成沉迷網絡的壞習慣Professor Dr. Jean M. Twenge 是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撰寫《iGen》,內容依據大量美國年青人的數據及深入面見,描述手機時代長大的年輕一代,如何較易沈溺於網絡世界、日夜顛倒玩手機遊戲 、網絡成癮,養成數碼行...1 year ago
-
2019新冠狀病毒(COVID-19)及其變種傳播風險高,令全球人類的生活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轉變,兒童、成人和長者均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依賴互聯網,香港學生因疫情停課改為較長期在家中線上遙距學習,較大機會會沉迷網絡遊戲,加上「網絡社交」氾濫,大眾更加依賴網上娛樂。1 year ago
-
衝突後,孩子當然不好受;作為家長,亦可能因自己激動的行為和說話而感到內疚。心中自責:「他明明是我的孩子,為什麼我竟這樣對待他?」「我真是一個失敗的爸爸/媽媽!」憤怒過後帶來的是沉重的愧疚。縱然如此,親子衝突卻依然重覆出現。1 year ago
-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是普遍不過的事。就算子女不能擁有非凡成就,平穩成長都讓家長於願足矣。「慈母多敗兒」這句說話真的份量十足。相信沒有一位父母想培育出不孝子及失敗兒;也沒有一位父母想成為罪魁禍首!1 year ago
-
簡單的一呼一吸,其實一點都不簡單。現邀請你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這個練習不但可以幫助家長平穩情緒,更可以改善親子關係。1 year ago
-
本港疫情肆虐,不論戶外或室內的遊樂設施和幼兒中心均暫停開放,幼稚園提前放暑假。學齡前的孩子成長急速,有不少家長都擔心若子女長時間無法回校上課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進度和成長,同時又為如何善用時間而費盡心思。家長可以嘗試與子女進行親子伴讀,培養閱讀習慣,並透過伴讀增進與孩子的感情。1 year ago
-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的時間長了,閒時或會隨手拿起畫筆塗鴉一番,有意無意透過圖畫揭示自己的內心世界。筆者偶爾也會遇上一些爸媽拿著孩子的圖畫,擔心地問類似以下的問題: 「他用黑色畫了這個,是代表甚麼呢? 他是抑鬱嗎?」。有時成年人甚至會主動「糾正」孩子,請孩子改用「正確」或「快樂」的顏色。1 year ago
-
自2019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以來,其變種持續擴散,世界各地的日常生活均有不如預期的轉變,帶來的負面影響備受關注。相關的海外和香港調研結果顯示,地球人的身心社靈正在經歷和承受百年一遇的多方壓力和長期困擾。1 year ago
-
心理學家面對「搞不懂」的現象時,間中透過實驗來探究。1970年代,有研究人員探討狗隻在受到電擊下的不同反應。起初,狗隻會不停找方法「求生」,嘗試逃走或找方法「停電」,但經過反覆嘗試均未能停止電擊後,牠會變得相當消極,對周遭的變化或刺激採取放棄的態度,甚至毫無反應。有關現象心理學上稱為「習得無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1 year ago
-
每當與家長分享如何處理子女的行為問題時,我都會鼓勵家長訂立明確的規則及獎勵方法,往往能立竿見影。家長常問一個問題:「如果子女只在有獎勵之下做好,豈不是很『市儈』?怎樣才可令他們自動自覺做好?」2 year ago
-
上回提到,孩子說謊可能反映其心智解讀能力和執行功能已發展至某一個水平。那家長面對孩子說謊時應如何回應?2 year ago
-
家長常因孩子說謊而感到困擾,甚至會十分擔心若不及早糾正孩子,將來孩子可能會胡作非為!近年,有關說謊的心理學研究發現,說謊在孩子身上不但很普遍,更是一項孩子良好成長發展的指標。2 year ago
-
上回提到幼兒需從小藉著與父母之間溫暖的情感互動,逐漸建立信任及安全感,從而慢慢發展出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家長需要多觀察幼兒發出的情緒訊號,把握機會積極回應其情緒,並透過有效的溝通鼓勵幼兒分享感受及想法。以下將繼續講解《情緒教練五部曲》其餘的三個步驟:2 year ago
-
不論是幼兒或是成年人,都會有經歷不同情緒的時候。嬰幼兒時期的寶寶一般多以哭鬧等較原始的方式表達負面情緒,需要依賴父母或照顧者的協助來穩定情緒。例如當嬰兒受驚嚎啕大哭時,父母可透過聲線、動作、語氣及說話等與嬰兒共同調節,安撫其情緒。嬰幼兒從小藉著與父母之間溫暖的情感互動,逐漸建立信任及安全感,從經驗的累積中慢慢發展自我調節的能力。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2 year ago
-
莘莘學子準備進入考試季節,相信各位父母也開始陪同子女進入「作戰」狀態。當父母知道孩子的考試表現未如理想時,不知父母會如何與孩子作回顧呢? 情境例子:孩子本身對數學不太感興趣,平時沒有花時間溫習,上次的測驗分數不合格。你的想法偏向以下哪一項? 想法一:這是因為孩子在數學方面沒有天分。>>>固定型思維 想法二: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好好溫習。>>>成長型思維...2 year ago
-
上文探討了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益處。Dr. Carol Dweck的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透過教育塑造出來的。各位父母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培養子女建立成長型思維: 1. 讚賞努力,重視過程 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如「你真係好叻!好聰明!」對培養成長型思維沒有幫助。反之,稱讚孩子的努力付出、堅持不懈、勇於嘗試等態度,能夠培養孩子樂於...2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