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堂】家長學懂「五部曲」 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上)

不論是幼兒或是成年人,都會有經歷不同情緒的時候。嬰幼兒時期的寶寶一般多以哭鬧等較原始的方式表達負面情緒,需要依賴父母或照顧者的協助來穩定情緒。例如當嬰兒受驚嚎啕大哭時,父母可透過聲線、動作、語氣及說話等與嬰兒共同調節,安撫其情緒。嬰幼兒從小藉著與父母之間溫暖的情感互動,逐漸建立信任及安全感,從經驗的累積中慢慢發展自我調節的能力。

【教育心理學堂】家長學懂「五部曲」 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上)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指出,當孩子面對情緒困擾時,家長可運用《情緒教練五部曲》來協助孩子調節情緒,及引導他們學習較合宜的情緒管理及表達方法。研究指出,運用情緒教練技巧的父母,其孩子的抗逆力較強、自控能力較佳,而且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亦較好。

第一步: 觀言察色

家長可多細心觀察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情緒表達,包括面部表情、姿勢、聲線及語氣等。關鍵在於父母能否敏銳地覺察孩子發出的情緒訊號,並積極作出回應。例如當留意到孩子皺眉和扁嘴時,家長可透過提問主動了解及引導孩子表達感受。對較年幼的孩子可運用是非題:「媽咪見到你扁哂嘴,你係唔係覺得有啲唔開心啊?」。對能力較高的孩子則可運用開放式問題:「你而家嘅心情係點架?」

第二步: 把握時機

不少家長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常感到束手無策,經常會採取忽略、壓抑或轉移視線等策略,希望孩子能盡快停止當下的情緒表達。這些方法或許能短暫平息或壓制孩子的負面情緒,但長遠並未能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當孩子表現輕微情緒時,正正是家長與孩子溝通、聯繫和教導的良機。及早洞悉孩子的需要,亦能大大減低讓情緒繼續升溫至難以平復的狀態。

下回將會繼續講解《情緒教練五部曲》的其餘步驟。


教育心理學家楊皚穎
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會員

參考資料:
Gottman, J. M., & DeClaire, J. (1997). 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 The Heart of Parenting.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Gottman, J. M., Katz, L. F., & Hooven, C. (1996). Parental meta-emotion philosophy and the emotional life of familie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eliminary data.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0(3), 243–268.

© 香港心理學會 教育心理學部 授權轉載

本專欄的內容為會員的個人意見和見解,並不代表本會的立場。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