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育|培養子女使用網絡好習慣 預防網絡成癮(上)
2019新冠狀病毒(COVID-19)及其變種傳播風險高,令全球人類的生活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轉變,兒童、成人和長者均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依賴互聯網,香港學生因疫情停課改為較長期在家中線上遙距學習,較大機會會沉迷網絡遊戲,加上「網絡社交」氾濫,大眾更加依賴網上娛樂。
出生於1997年至2012年的Generation Z普遍都是數碼原居民(Digital Native)。網絡世界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擅長以電腦及網絡語言為「母語」,喜歡「遊戲式」的學習環境,也習慣了同時處理多項電腦工作。
正確地使用網絡學習和社交的確有助於提升子女的日常生活效率,如:觀看不同類別的科普視頻、用電子日曆規劃每天的工作及跟同學們在社交平台上交換資訊等。但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網絡教育,子女容易培養出不良的上網習慣,如:沉迷有賭博性質的遊戲、瀏覽色情網站、甚至參與有自殘成分的活動等。
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佈將「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範疇。遊戲障礙症狀為:
01 無法控制地打電玩
02 生活中愈來愈以電玩為優先而忽略其他日常活動
03 即使知道有負面影響仍持續增加打電玩時間
04 嚴重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正常運作
更多資料可瀏覽:https://bit.ly/3TMlwbQ
由於互聯網已經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完全阻止子女上網是不可能的。在半日上課或停課期間,家長與子女在家有更多時間互動,大家可以藉此機會培養他們良好的上網習慣,預防子女出現遊戲障礙的症狀。我們提供以下的支援建議謹供家長參考:
1. 用子女的雙眼去看世界
科技迅速發展,子女會接觸不同的影音分享網站、遊戲及社交平台。他們的興趣和朋友圈大部分都建立在這些平台上。建議家長做的第一件事是「做一做功課」,觀察子女平時上網進行的活動,問一問老師或同學的家長,甚至下載相關程式成為使用者。跟子女最喜歡的電子產品做朋友,才能夠跟他們有進一步的交流。
2. 瞭解子女的網絡生活,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家長的關心和陪伴是無價的,建議家長每天花至少十五分鐘時間與子女對話,用聆聽的耳朵瞭解他們在網上接觸到的事物。這也是跟他們一起解決日常問題的好機會,家長們可以參考澳洲政府建議的六步曲,教導子女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技巧。
例子:
步驟一: Identify and define the problem 先說出問題
先以平和的語調說出問題,但不刻意批評/指責
例如:“見到你打ABC遊戲愛不惜手,但一直看屏幕不休息可能會傷害到眼睛。”
步驟二: Generate possible solutions 想不同解決辦法
列出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階段不需要擔心解決方案的質量
例如:家長子女共同設計時間表、規限每天打機時間、訂定合約遵守承諾、獎勵使用手機/網絡的良好行為等。
步驟三: Evaluate alternatives 評估備選方案
從不同的選項中,分析它們的可行性
例如:家長子女商討不同解決辦法的好處和壞處。
步驟四: Decide on a solution 選擇最佳解決辦法
家長子女一起坦誠溝通,選擇最佳的解決辦法
例如:經過商討後,家長給予子女選擇,子女並選擇了嘗試設定時間表編排打機及休息時間。
步驟五: Implement the solution 執行解決方案
家長和子女可先嘗試執行一星期解決方案
例如:家長觀察、鼓勵、以時間表記錄子女執行解決方案時,前、後及當時的行為表現和情緒變化。家長和子女必須要忍讓、寬容與調節情緒,執行過程不互相負評,至為重要。
步驟六:Evaluate the outcome 分析後果
一星期後,大家決定是否需要修改現有計劃,或者是否需要新計劃來更好地解決問題。 如果大家對結果不滿意,可返回步驟 二選擇新的解決方案。
(本文章由香港心理學會 教育心理學部會員 馬天舒博士分享)
*本專欄的內容為會員的個人意見和見解,並不代表本會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