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生時需要依賴別人照顧,但隨着年齡增長和能力提升,亦能建立自信心及責任感,減少對成人的依賴,關鍵是家長有否給孩子適當的學習機會。然而有些家長卻認為孩子年紀還小,待他「大個仔、大個女」才給予責任吧!又有家長覺得家務還是留待爸媽或工人姐姐做吧,孩子你只管讀好書,已是負責任了!
糖尿病並不是成年人的專利,青少年甚至兒童也有可能患上。過去,兒童主要患的是一型糖尿病,但隨著兒童肥胖問題增加,兒童患上和成人類似的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愈來愈高。根據《香港兒童糖尿病紀錄冊》的研究顯示,兒童糖尿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在2008-2017這十年間,兒童糖尿病發病率為每年每10萬兒童有4.3人患上一型糖尿病,3.4人患上二型糖尿病,相較於前十年(19...
家長若想塑造健康的家庭生活,必須先從培養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開始,這不僅有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也為孩子提供了感受到被愛和尊重的環境。良好的親子溝通技巧可以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以下介紹一些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方法,目的是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更深厚的感情。
作為父母,必定十分關心自己寶寶的身心發展,而出生後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就是BB幾時識行。嬰兒學行作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通常在10至18個月大時進行。這階段的嬰兒不僅肌肉力量增強,平衡能力和動作協調性都有顯著發展。家長可以透過多鼓勵並進行一系列練習方法教BB學行,同時幫助寶寶順利過渡至獨立行走階段。
看著自己的小朋友快將踏入入讀 N 班或幼稚園的年齡,應該如何讓他們有效戒尿片?作為父母,教小朋友去廁所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根據醫學研究,嬰兒控制大小便的神經系統和肌肉,要在嬰兒約 18 個月才發展成熟。所以,在小朋友接近兩歲,準備入讀 N 班前進行訓練是最合適不過的時機。以下是專家提供的戒尿片方法及如廁小貼士供家長們參考,讓小朋友們為未來的學校生活做好準備,盡...
「我要,我即刻要!」、「你幫我做埋佢吖,我唔識呀!你做好啲嘅!」、「爸,同我攞杯水過嚟!」、「我唔理,見到就係我嘅,佢哋冇份玩!」、「你夾埋俾我食啦!唔係嘅話,我唔食!」、「要我食飯?你俾手機我玩先啦!」
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小朋友講大話可謂每位家長的必經之路,讓各位爸爸媽媽非常頭痛。不用擔心!慈慧幼苗 Healthy Seed 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Jody)與大家分析小朋友講大話的常見原因,並分享改善幼兒說謊問題的處理貼士。
年幼孩子吸吮或咬手指,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
1. 焦慮和緊張
2. 感到沉悶
3. 缺乏安全感
4. 吸引成人注意
雙職家庭在香港十分普遍,加上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父母未能長時間在家照顧小孩,不少家庭把照顧小孩的工作交給祖父母,祖父母便成為照顧孫兒的「跨代照顧者」。根據信義會一個關於跨代照顧的調查顯示,受訪的祖父母中有57.4%指照顧孫兒壓力偏高,可見他們承受著相當的壓力,情況值得關注。
踏入冬季,不少病毒開始肆虐,引致急性腸胃炎的諾沃克病毒尤為常見。進食未經煮熟的海產類食物、接觸被感染的患者或物件,以及人多聚集的地方容易受到感染,所以無論成人或小朋友都有機會「中招」!
兒童經常鬧情緒、悶悶不樂,甚至感到不安和不開心?家長不妨從食物方面著手,讓兒童吃得健康又開心。兒童進食以下6款食物,透過攝取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素,從而增加分泌血清素、多巴胺等影響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以保持健康和開朗的身心。
良好記憶力有助我們的學習效能、生活自理及人際相處等發展,所以父母往往在孩子年幼時,已透過不同的生活範疇來訓練他們的記憶力。如果大家有意提升孩子記憶力的話,便要參考以下5個方法。
「媽媽,這個是什麼?」、「媽媽,是太陽曬我們,為什麼會說『我們曬太陽?』」、「爸爸,升降機是怎樣上升的?」……
家長們在孩子即將進入幼稚園的時候,可能會感到非常焦慮和不安;同樣孩子亦會因為要適應突然的轉變而產生負面情緒。孩子升讀幼稚園是第一個考驗自己能力的成長階段,相信家長們都希望孩子面對任何挑戰和難題時,都可以肯定地說:「我做得到!」。本文透過四大方法建立孩子的自我效能,並與家長分享如何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處理事情,而不是停留在只懂發洩情緒的階段,以支援家長們陪伴...
香港夏天天氣酷熱,多喝水可以補充水分消暑。家長們,你們知道下列哪些方法可以鼓勵幼兒多喝水嗎?
「小朋友出街唔拖實爸爸媽媽,會有咩問題?」答案就是可能會釀成意外和危險。父母除了要向小朋友解釋外出時要拖手的原因之外,究竟還有什麼實用的方法可以令小朋友意願去拖手呢?如果小朋友不聽話,又應該怎樣處理他們的情緒呢?想知道更多,看看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Jody)的講解。
天氣忽凍忽熱,容易令小朋友作病,出現發燒、流鼻水或咳嗽等症狀時,未必是患上新冠肺炎或感冒,可能是由於腺病毒所引致。雖然大多數患者約一至兩星期會痊癒,但腺病毒傳染性高,家長要教小朋友學會保持個人衞生,預防勝治療為上策。
「冷靜區」策略是一種溫和、短暫而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孩子不當的行為,避免家長打鬧孩子。不過,不少家長忽略了冷靜區的重點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機會,並非用作懲罰孩子的。當家長着孩子在冷靜區進行「冷靜」和「反省」時,必須保持平穩的情緒,清楚地給予指示,並向孩子說明入冷靜區的原委。
嬰幼兒的視力,並非一出生便如成人般看得清楚。在正常情況下,兒童是需要透過眼睛接收清晰的影像,繼而給予大腦的視覺系統足夠的刺激,視力才可以穩定地發展。兒童的視力大約要在5至6歲左右,才能達到成年人的水平。如兒童於視力發展的黃金期(泛指8歲前)因眼睛接收清晰影像的功能出現問題,令視力的發展被抑制,便有機會造成弱視了。
怎樣處理小朋友的激烈情緒或不當行為最有效 ?「打仔」是否真的沒有效果?教不到小朋友正確的行為?如果沒有效果,又怎會還有家長「打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