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路】認清成因 擊退黑眼圈、大眼袋(下)
脾虛濕重型眼袋
眼下皮膚鬆弛欠彈性,呈浮腫狀態;脾虛不能好好運化水濕,加上脾主肌肉,脾氣不足,令肌肉鬆弛,地心吸力使鬆弛的肌肉向下墜,令眼部浮腫之餘,下眼肚更會向外突出及向下脹起,形成眼袋。這類患者多伴有易水腫、易攰,面色偏黃、皮膚彈性差等。宜戒生冷,多吃淮山、蓮子、茨實、雲苓、白朮、黨蔘、大棗等健脾化濕的食材。
腎氣不足型眼袋
眼袋大而不飽滿、眼肚浮腫偏脹起,常帶灰啞色調;腎主水,腎氣不足或腎陽虛致水濕內盛,令局部水濕停聚所致。這類患者不要進食過鹹、過濃味的飲食,睡前二小時開始不要大量喝水。宜多吃暖腎又益氣的食材如:北芪、杜仲、何首鳥、桑寄生、菟絲子、人蔘等。
順序按壓以下穴位,有助改善各類型的黑眼圈及眼袋問題。
1. 印堂穴:位於两眉頭的中間。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
2. 睛明穴:位於眼睛鼻側凹陷處,可改善黑眼圈,對眼睛疲勞亦有幫助。
3. 太陽穴:於眉尾末端後1吋凹陷處,可改善眼睛疲勞及其他眼疾等,也有提神及安定情緒的作用。
4. 攢竹穴:位於眼眉近鼻側的起點,可減輕眼睛疲勞、改善眼曚、頭痛,有助舒暢眼周血液循環,從而改善黑眼圈及收緊眼部周圍鬆弛的肌膚。
5. 承泣穴:位於瞳孔直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凹陷處,經常按壓,有明目提神之效,也可提升眼下肌膚的緊緻度。
6.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凹陷處,可通鼻竅、治外感,改善鼻敏感不適,對因鼻敏感而引致的黑眼圈有很好的改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