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中醫6大日常養生貼士 多吃黑色食物 這款團圓必備食品則少吃為妙!
「冬至」即為一年之中黑夜時間最長、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中醫認為「冬至」是全年「至陰之日」,乃因應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的陽氣在「冬至」之日是全年最差的,而「冬至」之後陽氣會順應大自然而漸漸增加,許多重病患者會因為未能適應變化而加重病情;如能調理得宜亦可逐漸康復,所以會有「重病難過冬至節,過了冬至可延年」的說法。故在這陰陽轉換的節氣,固護陽氣以及進行補益尤為重要。
冬至6大日常養生建議:
01 固護陽氣 添衣保暖
冬至之時天氣寒冷,萬物蟄伏,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對於氣血不暢之痹症,如風濕/骨關節炎的患者要注意添衣保暖,否則病情容易加重。寒主收引,使氣管/血管收縮,有哮喘/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老年人,也需要注意防寒措施,添加舒適寬鬆保暖衣物,避免過緊衣物阻礙血液流通。
02 充足休息睡眠
冬季提倡早臥晚起,休息時間應相對增加,避免勞累過度,才能將陽氣收藏,保持動力。
03 飲食調養 補益腎陽
《素問·六節藏象論》提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故冬至溫補腎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飲食上,可以多吃黑色食物,例如:黑桑椹/黑芝麻/黑米/熟地/黑棗/黑木耳等;肉類可食用性味較溫補的,例如:羊肉、牛肉、牛肚、兔肉、烏雞、鵝肉、鵪鶉、鵪鶉蛋、海參等;蔬菜類可食用:蘿蔔、韭菜、白菜、海帶、菠菜、玉米、生薑等,還有枸杞子、桂圓肉、核桃等;不適宜食用寒涼的食物,例如:苦瓜、黄瓜、冬瓜、金銀花、薄荷、涼茶、龜苓膏等,以免傷陽氣。
04 溫補有節 避免煎炸
溫補之食物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一些陰虛、濕熱、燥熱、過敏體質的人士,要避免大量食用上述溫補食物,因為溫補食物較溫燥,易傷陰,使其體質變得極端化,出現內熱或者食積的情況。另外,烹飪方式也十分重要,避免使用煎炸、辛辣的方式煮食,盡量使用清蒸、烤、煮或燉等的方法,能夠使補益效果提升。若為陰虛、濕熱或過敏體質等,可以食用較平補的藥食,例如:淮山、蓮子、、大棗、薏苡仁及茯苓等。
05 運動養生 動靜結合
運動上,中醫養生學提倡動靜互涵,平衡協調,主張「正氣為本,預防為主」,運動應做到微微出汗即止,避免大量出汗,耗傷陽氣。平日也應循序漸進進行運動,保持運動習慣,避免一次性做大量運動。運動後腠理張開,若出汗後應快速抹乾淨汗水,避免感染風邪。另外,在陽光下進行運動能更加補益陽氣。運動建議:太極拳、室外緩步跑、瑜珈及踏單車等。
06 保持心情舒暢
情志上,我們也要保持心情的舒暢,減少過度的情志波動,保持樂觀心態,避免過度憂慮,心腎相交,養心安神也能養生。
冬至養生食譜:
當歸羊肉生薑湯
材料:羊肉500g ,黃芪 20g,當歸10g,帶皮生薑兩大片,大棗5個,胡椒,鹽
做法:
1. 黃芪、當歸先用清水浸泡30分鐘,生薑拍扁備用
2. 將羊肉汆水,清洗乾淨
3. 重新煮一鍋水,將全部原材料放入,燉煮一小時
4. 最後放入少量胡椒和鹽調味即成
功效:滋養氣血,溫腎助陽
禁忌:陰虛火旺/燥熱/外感/過敏人士慎食
補骨脂胡桃煎 (出自中醫古藉《類證本草》)
材料:補骨脂100g,胡桃肉200g,蜂蜜100g。
做法:補骨脂酒拌後研為粉末,胡桃肉搗為泥,蜂蜜煮沸後加入胡桃泥、補骨脂粉末,拌勻即可。
功效: 補腎助陽,強健筋骨。適用於冬季日常保健或陽虛畏寒者。
用法:每次6g,早晚兩次服用。
「做冬」小貼士:
「做冬」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聚在一起吃飯,共聚天倫。大家聚餐時都要避免食用過多肉類及甜食,尤其是團圓必備食品 - 湯圓。湯圓為糯米製品,此類食品一般較黏滯,難消化,而且容易生濕,故淺嚐即止。腸胃虛弱的人士更加要小心,輕則「食滯」,引起食積、消化不良,嚴重的更可傷害脾胃功能,引起其他腸胃病發生。
(由康河中醫診所 註冊中醫師-譚紫軒 授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