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調查】7成兒童曾遭大聲喝罵 父母仍愛拿子女做比較
父母或照顧者是兒童成長中最重要及親密的人,他們與兒童的互動相處對兒童心理健康影響深遠。防止虐待兒童會調查發現,近半受訪兒童表示表示過去曾遭受父母/照顧者施以體罰;近7成曾遭受大聲喝罵等等,反映潛在構成心理傷害的不良親子互動模式未被覺察及正視,長遠對兒童心理健康將構成傷害。
體罰代代相傳
防止虐待兒童會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間向677人進行《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查,結果發現49%受訪的6至17歲兒童表示過去曾遭受父母/照顧者施以體罰,5% 表示「總是」或「經常」遭到體罰。同時,6成受訪父母/照顧者表示過去曾向兒童施以體罰,而78%人表示他們兒時亦有被父母/照顧者以教導為由施以體罰的經歷。

68%的受訪兒童表示過去曾遭受父母/照顧者大聲地喝罵,12% 表示「總是」或「經常」遭到大聲地喝罵;45%人表示過去父母/照顧者曾說出令其感到受傷害的說話,近一成表示「總是」或「經常」遭受此形式的對待。同時,96%受訪父母/照顧者亦表示過去曾大聲地喝罵兒童;75%表示過去曾說出令兒童感到受傷害的說話。
少數父母曾威脅斷絕關係
16%的受訪兒童表示過去曾遭受父母/照顧者威脅與其斷絕關係或不再被理會。59%人透露過去曾遭受父母/照顧者表示其他人比其表現更好/更出色;超過7成受訪父母/照顧者曾向子女與其他人比較。
防止虐待兒童會表示,調查結果明顯與社會福利署公布的數字存在極大差異,當中反映大眾對心理傷害的認知及理解不足,這樣會令潛在構成心理傷害的不良親子互動模式未被覺察及正視,長遠對兒童心理健康將構成傷害,甚至妨礙預防虐兒工作的推展。

給父母/照顧者建議
.建議家長/照顧者檢視與孩子的互動相處模式,認識何謂心理傷害/虐待,減少不良及增加良性的互動,並建立恆常親子休閒活動及正向溝通;
.主動尋求同路人或家長支援服務,以紓緩管教壓力及強化正面管教的能力;
.留意及關顧自身的情緒和身心需要,學習自我放鬆及減壓方法;
.如遇到管教或情緒困擾,應主動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農曆新年臨近,相信不少家長都想知道子女文昌位在哪個方位,以提升小朋友的讀書運。此外,想提升子女讀書運,原來媽媽好重要!究竟原因何在?玄學家陳定幫師傅立即為家長解答!1 month ago
-
在香港,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與家庭結構的多元化,親子教育成為了備受關注的話題。許多父母在試圖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信心等挑戰。然而,許多父母在面對這些挑戰時,卻常感到無從入手,導致親子關係漸趨疏遠。5 month ago
-
農曆新年見到一眾久未謀面的親戚,或會一時難以想起怎樣稱呼對方。為避免尷尬,網絡上有人整理了親戚稱謂表,大家在拜年前不妨與孩子溫習一下!1 year ago
-
親子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其中一種方法!不過你們懂得怎樣跟孩子開展話題嗎?何基佑早前在Facebook分享了「12句適合在孩子睡前說的話」,家長不妨參考一下。1 year ago
-
分手後的另一個忐忑,是那個人失去你以後,誰能代你照顧他?還記得分手前夕,那個他彷彿沒有你不能活,你心很痛,但又覺得不能再這樣的待下去了,若是無止境的心軟,你就不能掙脫這個痛苦的循環。2 year ago
-
「情緒」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建立關係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能與人連結,是因為我們能夠「感受」,而家長如何接收和回應小朋友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2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