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3家長最緊張的時刻,應該是下周一(11月18日)揭盅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今年成功獲派的比率是44.5%,較去年的44.1%微升0.4%,是近年新高。獲得學位的小朋友須在11月20日或21日前往小學辦理註冊手續。
教育局公佈2020/21學年小一自行收生結果,52,473名兒童申請官立及資助小學的自行分配學位,有23,340名兒童獲派此類...
5 year ago
-
小朋友總是想法天馬行空,又愛探索發問,永遠像個好奇寶寶一樣。但你有沒有發覺,小朋友漸漸不再發問?不再對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 兩種思考模式 人的思考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收斂思考」,主要為理性思考。這個思考模式下事物均有正確答案,有定義清楚的邏輯。而另一種是「擴散思考」,主要是創意思考。這個思考模式對於事件沒有一致的解決方法,事物之間經常跳出原本架構,貝...5 year ago
-
家長過份緊張子女演變成怪獸家長,而怪戰家庭最終引發各種家庭問題。「乜都管」的背後,其實家長的原意是凡事能為子女伸出援手,但種種監察子女的行為卻過了火。你究竟是不是怪獸家長,馬上看看下面10個「怪獸行為」你中了多少個吧! 1. 「如果小朋友喺重要場合整污糟咗件衫,我會馬上幫佢抹乾淨/換件新衫。」 這不是整潔的問題,而是媽媽希望成為「完美的母...5 year ago
-
令人尊敬的法官不但執行法律和公義,而且關心兒童。美國最高法院首位拉丁裔大法官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出童書,鼓勵小朋友多問問題,了解彼此差異。 索托馬約爾夥拍藝術家Rafael Lopez創作童書《Just Ask! Be Different, Be Brave, Be You》,顧名思義就是要小朋友問問題。她在小時患糖尿病,曾...5 year ago

這天早上,我又「再展開」全職媽媽的生活:為女兒預備早餐,打點她上學的一切。我說這是「再展開」,是因為在我之前的工作生涯裡,試過多於一次選擇短暫放棄全職工作,那就是在女兒剛出生到一歲,以及兩歲多剛進幼兒園的時候。與其說想見證她每一個重要時刻,不如說我要陪伴她走過人生的轉捩點和不同階段。到了現在,女兒又要踏進人生另一個階段——小學,很多朋友都問我,既然孩子現...
5 year ago
-
外國有位媽媽在網上發文分享,最近帶了四歲囡囡探望嫲嫲,嫲嫲安排了一個任務給小孫女,讓她獨自用去皮刨為薯仔去皮。 這位媽媽跟囡囡說:「婆婆只是想將她不想做的工作交給你」,事後這位媽媽在網上提出疑惑,她認為囡囡年紀太小,根本不應該任由她獨自使用去皮刨,不知道是否自己太過憂慮。 「我不知道,可能是我太蠢了,但我無論如何都不會讓這麼小的孩子獨自在廚房用去皮刨...5 year ago
-
有網友在Reddit提出父母不應該教小朋友「男仔不可以打女仔」這概念,因為會引致女生長大後會欺凌丈夫。 網友解釋:「父母不應該指男仔打女仔是錯,而是應該指出不論男女,打人就是錯。如果打了人,就要預期對方會還擊。」網友更指出他的妹妹就是因此去欺凌兄弟,因為打了兄弟並不會衍生麻煩;相反兄弟打了妹妹,兄弟就會被指「蝦女仔」。 其他網友普遍都認同這說法,...5 year ago
-
學生在課堂坐不定,甚至四處走動,精力充沛,令老師大感煩惱。有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多郁動,可提高專注力,學業成績表現更好。 《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一項研究對全球各地學校進行分析,受訪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身體活動,例如要學生郁動身體回答「對」或「錯」、跳一定次數回答數學問題、到...5 year ago

相信不少家長都經歷過小朋友「發惡夢」驚醒,令到家長「無覺好瞓」,翌日還要上班工作,精神及身體上都十分疲勞。
其實從出生那天起,嬰兒就已經會做各種各樣的夢了。不僅新生嬰兒會做夢,連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也會做夢。有專家曾經透過超音波觀察胎兒,發現胎兒會隨著夢境做出不同的表情和反應。
孩子的夢大都出現在淺睡眠區,也就是初睡階段做夢的頻率較高;當孩子進...
5 year ago
-
英國一個網站進行調查,1,000名受訪者中,有62%人表示託兒所中的幼兒有咬其他小朋友,或託兒所員工的情況。有指是因為家長沒有花足夠時間跟小朋友聊天與閱讀,而幼兒花太多時間看著電子熒幕,亦會損害溝通與表達情緒能力,於是出現更多咬人情況。 此網站編輯Sue Learner表示情況令人憂慮,因為幼兒越是不擅長用言語表達,就越有趨向咬人來表達憤怒、挫敗與害怕...5 year ago
-
兒科醫生Dr. Damon Korb表示,當小朋友8歲時,父母就可放手讓他們準備自己的餐盒,因為這是鍛鍊小朋友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小朋友會想如何放足夠的食物到餐盒裡,而不會令自己肚餓,亦會想要放甚麼才不會令媽媽抓狂。 Dr. Damon Korb表示,小朋友應在10歲前就懂得準備自己的早餐與午餐,父母不但要求小朋友做好學校功課,而且在生活中加...5 year ago
-
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普及,成為教學新幫手。禮賢會恩慈學校推出「一生一機械人」計劃,智障學童利用機械人學英文、填顏色,課餘時間欣賞歌曲和消閒影片,增加學習興趣和動力,學校的李岳駿老師亦憑計劃獲「國際傑出電子教學獎」(特殊學習需要)金獎。 ●學生與小哈機械人進行互動學習。 禮賢會恩慈學校的「一生一機械人」——智障學童在家伴學計劃,智障學生擁有一台小哈A...5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