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見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政府宣佈中小學、幼稚園停課至三月中旬。不少教育機構很快作出反應,打著「停課不停學」旗號,推出各式各樣的網上學習平台及資訊。家長面對豐富的網上資源,一方面覺得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另一方面又會想,反正大部分網上資源是免費的,不管有用沒用,也可以讓孩子看看……
網上學習vs在家教育
不少孩子起初聽到延遲開學,心情還挺高興的,以...
5 year ago
-
新生命誕生,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嬰幼兒,但唔好忽略爸爸的情緒。外國研究指爸爸的情緒對幼兒語言發展有著很大影響,所以身邊人和朋友都應該多支持爸爸。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當爸爸感受到壓力,並在行為表現出躁動時,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負責領導研究的Tamesha Harewood調查了超過700個美國家庭「早期啟蒙計劃」(Early ...5 year ago
-
氣味與記憶息息相關,更可幫助孩子學習。德國研究員發表一項新研究,學生溫習和睡眠聞香薰,學習效率提升30%。 德國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和弗萊堡心理與心理健康前沿地區研究所(IGPP)最近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發表研究。他們把54位6年級學生分成兩班,其中一班學生在課堂和在家...5 year ago
-
爸媽在育兒過程中,一定會教小朋友學識分享的美德。外國研究發現,細細個的BB已經會向陌生人分享食物,是一種早期社交經歷和表現出利他主義。 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所(I-LABS)進行一項研究,隨機把100名19個月大的BB分成兩組,一組「討吃組」( “Begging” group),一組「非討吃組」( “Non-Begging” grou...5 year ago

世上有個雲集超級天才的神秘組織「Mensa」,只取錄智商至少147分的聰明人做會員,與擁有IQ164分,公認絕頂聰明的物理學家霍金相差不足20分。
門薩國際創立於1946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歷史最長的高智商和好組織,Mens意思是「思想」,而Mensa代表圓桌(平等的情況下交流)。如果想入會的話,需要通過Mensa Test,去證明你的智商是當...
5 year ago
-
考試季節來臨了,不少學生忙於溫習,參加補課、做模擬試題、通宵溫習等,令學生情緒不安與倍感壓力。2018年的研究發現82.2%年輕人於考試前一星期顯得有很大壓力,這亦是跟自殺率有關係。 一位印度校長於考試前,向家長發出一封信,在網上獲得不少讚賞。 在信中,有提出小朋友已面對不少壓力,會影響其自尊心。事實上,分數不一定是最重要,例如藝術家就不需要擅長算...5 year ago
-
已育有3歲兒子的Angela Elias再次懷孕,同時丈夫工作越來越繁忙,時間有限,但要做的事無休止般,她盡量要令所有的事有效率。Angela努力令兒子聽話,讓她能夠快點幫他換好衣服,送去日間託兒所,之後她就趕去工作。 可是兒子越來越多發脾氣,Angela跟丈夫開始覺得需要求助,認為需要找出兒子行為的根源,而不想以懲罰方式去阻止,於是他們參加了育...5 year ago
-
不少家長都會明白的苦惱:小朋友玩完玩具又不收拾,弄得一地滿是玩具。當你試過一次狠狠地赤腳踏在一塊Lego上,你一定會覺得太討厭了! 有位外國媽媽已經厭倦再為小朋友收拾玩具,她就設立「玩具監獄」,如果小朋友留下甚麼玩具要她收拾,她就會收在一儲存箱,在上面寫著規矩:「如果想取回,就要去幫手做家務。」 這個「玩具監獄」在網上引起不少回響,有的說:「這...5 year ago

媽媽照顧孩子似乎是天職和與生俱來的母性,但爸爸角色同樣對BB成長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爸爸撫摸初生BB,有助刺激了初生嬰兒的各種生理機制,對神經系統發育攸關重要。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的Martine Van Puyvelde教授的研究表明,爸爸對初生BB的觸摸與媽媽的觸摸具有相同的影響...
5 year ago
-
孩子逐漸成長,父母普遍會放手讓他們自己睡,學習獨立。有心理學教授認為「親密育兒法」(Attachment Parenting)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為更快樂、更自信,其中一個方法是父母與孩子同房或同睡。 馬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心理學教授Susan Krauss Whitbou...5 year ago
-
大人總覺得小朋友唔識嘢,其實12歲的小朋友甚具同情心,他們最擔心的不只是功課,而且關心地球狀況和身體,作為父母要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才能保持良好溝通。 外國一項調查發現,1,000名7至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近四分之一的人每天都在擔心某些事情。7至11歲兒童中,近半數因為學校和人際關係的壓力而感到「害怕」。年紀稍大的12至15歲群組中,近一半人對...5 year ago
-
你是否曾經拿過孩子的畫,不得不看著它幾分鐘,才能猜到它代表的是什麼? 「是我嗎?是你嗎?狗?你的布偶嗎?」 我們始終希望為孩子的藝術品賦予意義和定義,即使他們幾乎不能正確拿好鉛筆,我們已經根據孩子對自己和周圍世界的描述來評估他們的認知發展。 但是新一代的心理學家認為,這種直線投影沒有抓住孩子的重點。 觀察 幾...5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