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向教育|了解孩子情緒起伏沒難度!專家分享引導子女情緒降溫之法
最近有家長問孩子經常情緒起伏,一聽到哭聲已經心煩,都不知如何處理⋯⋯如果你有這疑問,希望這篇文章幫到你。
其實理解孩子的情緒對於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至關重要,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情緒是人類對環境刺激的自然反應,它包含生理、行為和認知三個層面。對於家長而言,學會解讀孩子的情緒不僅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還能增強家庭的和諧氛圍。因為想和大家分享幾個心理學理論的有效方法,希望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緒。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提出,情緒智力是理解和管理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能力。家長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情緒智力,這包括情緒覺察(emotional awareness)和共情(empathy)。當孩子表現出某種情緒時,家長需要首先覺察並識別這種情緒。例如,當孩子哭泣時,家長應嘗試去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而不僅僅是關注表面的行為。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來訪者中心療法強調「無條件積極關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對家長引導孩子情緒溝通十分關鍵。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應該以開放的態度傾聽,而不是急於評價或給建議。例如,當孩子因為考試失敗而沮喪時,家長可以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因為你付出了努力卻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種表達能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而我們經常聽人說身教十分重要,原因是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孩子會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來學習情緒表達和管理。因此,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一個情緒暴躁的家長又如何教導孩子平復心情,所以家長能夠以冷靜、理性和積極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也能從中學習如何健康地應對自己的情緒。
當然睇到這裏,很多家長都會說如何一步步引導孩子情緒降溫,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提出了情緒教養(Emotion Coaching)的概念。這種方法包括五個步驟:第一,覺察孩子的情緒;第二,將情緒視為親子交流的機會;第三,傾聽並驗證孩子的感受;第四,幫助孩子命名情緒;最後,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例如,當孩子因為與朋友吵架而感到憤怒時,家長可以說:「我看到你現在很生氣,這很正常。我們一起想想看,下一次可以怎麼解決。」
最後心理學研究指出,否定或忽視孩子的情緒會導致孩子壓抑自己的感受,從而影響心理健康。當孩子表達情緒時,家長切忌使用如「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或「你不應該生氣」這類語言,否則會讓孩子感到情緒不被尊重。
總結來說,理解孩子的情緒需要家長具備耐心、共情和科學的方法。透過提升情緒智力、有效傾聽和運用情緒教養法,家長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孩子內心世界,促進孩子的情感健康發展並增強親子關係的連結。
希望這段分享對大家引導孩子情緒降溫帶來幫助,我們好好擁抱情緒,免被情緒掌控人生,辰民爸爸與大家一起成長,正向常在!
-
小朋友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能夠更加「入腦」?不想小朋友「左腦入,右腦出」,其實都有很多簡單和親子娛樂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小朋友提升記憶力!24 day ago
-
當孩子憤怒摔門、大聲叫喊時,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怎麼這麼不聽話?」香港小童群益會心理創傷輔導中心的表達藝術治療師邱靖枬姑娘分享,她的服務對象小恩(化名)的媽媽也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中心。由於小恩晚上熬夜睡不著,早上不起床,因此常常為了上學與媽媽爭吵不休,讓媽媽每天早上都感到極大的壓力。24 day ago
-
人有不同情緒實屬正常,父母很多時會因子女的言行,引致憤怒。事實上,父母發怒時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情緒及親子關係,對雙方都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學懂控制自己的情緒,透過「情緒紅綠燈」的方法,讓自己在憤怒時冷靜下來,再從理性的角度分析整件事情,繼而與子女好好溝通,這情緒紅綠燈助父母平息怒火樣有助了解彼此的想法,增加親子關係。1 month ago
-
香港物質富裕,許多幼兒均有偏食的問題。當幼兒拒絕嘗試新食物或只吃特定幾類食物時,家長往往感到困惑和焦慮。保良局治療師團隊日常會接觸不少偏食幼兒,多數會以小組方式,透過不同活動逐步建立幼兒對進食的興趣。家長不妨參考當中的重點,認識處理幼兒偏食的原則。1 month ago
-
不久前,辰民爸爸前往泰國探訪了一家孤兒院,這次經歷讓我感觸良多。我們總是認為,擁有父母的孩子理應是快樂的。然而,在這次探訪中,我看到了許多純真快樂的孩子,他們的笑容發自內心,並未因為失去父母而黯然失色。這樣的場景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擁有父母真的能讓孩子更幸福嗎?或者,快樂的根源另有所在?1 month ago
-
遊戲是寶寶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遊戲,寶寶不僅能認識自己,還能探索和理解周遭的世界。從人生首1000天開始,若父母能以「遊戲為本介入」方式,按月齡培育寶寶5大範疇的發展能力-溝通、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問題解決及社會適應能力,不單能保護寶寶在成長發展得到所需的優質刺激,亦能幫助建立安全親子依附關係,這對寶寶未來之學習、與人共處、解決困難、情緒表達及自信心...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