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傳染性極高 易併發中耳炎、肺炎 醫生分享預防及治療方法

最近天氣反常,不少港人都輪流生病,長者及小童更是高危群,近日在家長群組表示收到學校通知,在幼稚園中有同班同學感染「腺病毒」。並引發「紅眼症」,「腺病毒」是什麼病毒? 兒科專科 - 羅悅河醫生分享更多資訊。

Q:「腺病毒」是什麼病毒?

腺病毒是一組很常見感染人類黏膜的病毒,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現的傳染病。

Q:聽說「腺病毒」分很多種,可以舉出在香港常見的種類?

腺病毒有超過50個血清類型。(香港常見-無數據)

Q:不同種類的「腺病毒」,病徵都相似,還是有所不同?

不同血清類型的腺病毒可致不同的病徵,例如有些人主要徵狀是咳嗽、流鼻水、化膿性扁桃腺炎,但有些人會肚痛、痾嘔腸胃病徵為主,有部分人可能會有眼睛發炎(即是紅眼症)。兒童不幸感染到腺病毒,有機會出現持續發高燒一星期的情況,然後才慢慢退燒,這往往令家長感到十分憂心,擔心有其他疾病。

Q:最近在家長群組流傳著,在幼稚園中爆發「腺病毒」,幼童受到感染而引致「紅眼症」,為什麼病毒會引起「紅眼症」?

不同血清類型的腺病毒都可引起不同徵狀,有些會引起結膜感炎發炎、眼睛充血發紅,就是俗稱「紅眼症」。

腺病毒都可引起結膜感炎發炎、眼睛充血發紅,就是俗稱「紅眼症」。 (Photo AC圖片)

Q:「腺病毒」可以由流感或呼吸道感染引起嗎?

腺病毒不是甲型或乙型流感,它們是各自不同的病毒,但它們同樣都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傳播途徑都是透過患者的咳嗽、打噴嚏等飛沫方式傳播,包括不小心接觸了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件表面,都可受到感染。

Q:「腺病毒」潛伏期是多久?

潛伏期一般為214天。

Q:當小朋友出現不同種類「腺病毒」病徵,家長應如何處理?

腺病毒最常見的徵狀是發燒,首先,可給小朋友退燒藥,然後要注意小朋友的精神狀態,發燒温度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應小朋友病的嚴重性,如果發燒温度不高,但小朋友已經呆呆滯滯,或者情緒不穩,怎樣安撫都不能平復,已經是不妥了,要立即求醫;其次,就要留意有無腺病毒的併發症,留意小朋友咳嗽、呼吸是否順,有無氣喘徵狀,這可能反應肺炎,如小朋友投訴耳朵痛,可能是中耳炎的表現,這些都要立刻找醫生求助;萬一小朋友有痾嘔腸胃炎徵狀,最重要是水分的補充,如果小朋友不能喝水或進食,都應立即求醫;最後,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家長非常擔心,當然都要找醫生驗查,確保沒有併發症發生。

Q:醫生會如何治療「腺病毒」?

絕大部分的腺病毒都會自我痊愈,因為我們身體會製造抗體,打勝這場仗,一般醫生評估完患者後,會處方一些減輕徵狀的藥物,例如:退燒藥、止咳藥、收鼻水藥,如有嘔吐腹瀉,可透過點滴來補充水分,但部分患者,例如兒童、長者或免疫能力弱的人會持續發燒,一旦免疫力下降,會擔心二次細菌感染,後果可大可小,這時候,醫生會透過臨床診斷調整治癒方針,有需要時可能要用抗生素去處理。現時雖然有一些抗腺病毒的藥物,但還在研究性質,而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只限用於嚴重過案或在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

醫生會透過臨床診斷調整治癒方針,有需要時可能要用抗生素去處理。(Photo AC圖片)

Q:伴隨著「腺病毒」有什麼疾病或炎症?

剛才提到部分的人感染腺病毒後,有機會有併發症,例如:最常見的肺炎和中耳炎。

Q:應如何預防「腺病毒」?

最重要是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如有呼吸道感炎或發燒時,請佩戴口罩,高危人士前往人多場所都應佩戴口罩,減少感染機會。其次,要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或觸摸公共設施後,都須徹底用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如沒有洗手設施,請使用含有70-80%的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清理患者的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手套及外科口罩,事後必須徹底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的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洗手。避免與別人共用眼藥水、眼部化妝品和其他能接觸眼睛的用品。要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不要吸煙和避免飲酒。定期要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使用19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待15-30分鐘後,用水清洗和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用吸水力强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後用14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抹乾。常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欠佳的公眾地方。

Q:當成人或小童受到感染,飲食上有什麼要注意?

正常飲食即可,記住要喝足夠的水分,萬一有肚痾徵狀,建議不要喝太高糖分的飲品,例如:果汁,飲太多反而會增加肚痾的次數。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