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兒童養生關鍵時期 中醫建議應以清補爲主 注意健脾祛濕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落在每年陽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歲時百問》裡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復蘇,是兒童養生的關鍵時期,此時有哪些兒童健康的注意事項?

1. 注意防風保暖
清明時節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多變,此時小兒衣著宜“下厚上薄”,特別注意腹部、後背和腿腳等位置的保暖。 中醫認為春天屬木,以風氣為主令,《黃帝內經》記載:「風者,百病之始。」由於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體質和臟腑功能脆弱,對風邪的抵抗力不足 ,故容易在此時感染各種肺系疾病,家長應根據氣溫變化和孩子的體質,適度地為增減衣服,以防寒濕之氣侵入而致病。 家長也不應急於為孩子減薄被褥,以符合「春捂」的養生之道,更好的保護陽氣。
2. 飲食以清補為主
中醫認為“春與肝相應”,人體內的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 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理論,“肝火克脾土”,若肝氣過旺,容易克伐脾土,傷害脾胃,影響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故飲食宜以健脾去濕、養肝柔肝為主。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述「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春季應該少吃酸味,適當地多吃甜味食物,可補益脾胃之氣,以防肝氣過旺。 適宜進食蓮子、紅棗、扁豆、淮山、小米粥等食物以補益脾胃,扶助正氣。
此外,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風土記》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家長也可以在孩子的膳食裏搭配溫通陽氣的食物,如大蒜、韭菜、茼蒿、芹菜、薺菜、菠菜等,有助升發陽氣,順應春季的自然規律,以達養肝之效。 少吃「發物」如海鮮、筍類、羊肉、油炸食物、餅乾零食等,以避免損耗陽氣。
3. 曬太陽補陽氣
清明是自然界陽氣生發之際,陽氣不斷充沛及逐漸旺盛,是小兒生長發育的極佳時機。 家長不妨多帶孩子到戶外多曬太陽,重點曬背部和頭部,以提升陽氣,令孩子微微出汗以除體內寒濕之邪。 中醫認為背為陽,督脈循行於背部正中線,聯繫著人體的陽經,主一身陽氣;頭為諸陽之首,是陽氣匯聚的地方,故曬背部及頭部能使陽氣透過後背的經絡輸送到全身,有助於補充陽氣,達到促進發育、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4. 注意環境衛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前後的梅雨天氣容易使濕氣積聚,為黴菌的生長提供了溫床,家居環境極容易滋生細菌和霉菌。 家長要加強家居的清潔衛生,特別是孩子日常接觸的玩具、家具等物品。 對於患有鼻敏感、氣管敏感或濕疹等問題的孩子來說,霉菌等過敏原更有可能使過敏症狀反覆發作甚至惡化。 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病情進一步加劇。

適合清明時節的小兒推拿手法:
1. 補脾經
定位:拇指外側
操作:家長用拇指,由小兒拇指外側自指尖推至指根方向,推100-500次,隔日一次。
功效:健脾和胃,改善食慾
2. 清肝經
定位:食指掌面末節
操作:家長用右手拇指自小兒食指掌面末節橫紋推向指尖,推100-500次,隔日一次。
功效:平肝瀉火、養陰平肝
小兒皮膚嬌嫩,推拿時家長可先取適量按摩油於手心摩擦變暖,再塗抹到推拿位置上,以免磨損孩子皮膚。
2大食療推介
1. 南瓜栗子粥
材料:南瓜200克、栗子10粒、米80克
功效:健運脾胃,增強食慾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米浸半小時備用。 栗子放入沸水煮3分鐘取出,去殼及衣,把栗子用刀背拍鬆。 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熱水,中火煮15分鐘即可。

2. 五指毛桃健脾湯
材料:太子參15g、五指毛桃30g、生熟薏米15g、扁豆15g、赤小豆15g、瘦肉適量
功效:健脾祛濕,補肺益氣。
做法:將瘦肉汆水後加入1公升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滾後轉中小火,煲約1小時,放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文章由河中醫診所 劉潔瑩顧問中醫師授權分享)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1 month ago
-
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可能會不自覺地使用恐嚇或威脅,例如通過威脅、瞪眼、大喊、大叫,甚至打孩子等方式,希望孩子能快速服從並改正行為。雖然這種方式看似能立即見效,但長期下來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讓他們在恐懼中成長情感被壓抑,甚至破壞親子關係。1 month ago
-
認真覺得,很多舊時代的「育兒經」,其實是在誤人子弟,像以下這3個,真的該被徹底淘汰: 小時候胖不是胖?錯!胖就是胖!1 month ago
-
小孩腸胃炎一直拉肚子,有人說魚肉蛋不能吃,只能吃粥?這是不對的,剩拉肚子症狀了還只能吃粥?都2025了,觀念快改一改吧!2 month ago
-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父母近年來頗爲關注的一環。在中醫學的角度而言,有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影響著孩子身高。如結合食材及中藥材,也可成爲增高湯水,讓家長們作爲孩子的增高飲食參考。2 month ago
-
小朋友睡覺的時間,如果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響,很可能就是出現「磨牙症」,中醫又稱為「齘齒」。磨牙症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說話以外,牙齒間的相互摩擦現象,夜間磨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的。 據美國牙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38%的幼兒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現象,偶爾磨牙發作,不屬病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磨牙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