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燒知多少|幾多度先係發燒? 耳探要注意這點…
經常有家長表示,開學仔女最易病,有醫生指開學當人與人及與物件接觸頻繁,患病風險自然增加。而最常見的是上呼吸道傳染病,即是傷風、感冒;另外手足口病、猩紅熱等,都是常見於校園爆發的傳染病。無論是哪種病,都有可能導致小朋友發燒。究竟幾多度才算是發燒?仍是不少家長感到疑惑的問題。
幾多度先叫發燒?
探熱方法可分為口探、肛探、腋探、耳探及額探等。根據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的資料,耳探正常體溫是35.8至38度,超過38度就屬於發燒。根據仁安醫院網頁,耳探超過37.5度就屬於輕、中度發燒,超過39度就屬於高燒。
至於「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FB就曾分享,發燒的定義為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 度 ,介於37.5 度與38度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一般來說
腋溫達37度,即是發燒。
舌下溫達37.5度,即是發燒。
耳溫正常來說介於前兩者間
但目前常用耳溫槍所測溫度,2歲內是38度以上才算發燒,3-10歲為37.8度以上,而11歲以上為37.6度。
肛溫則達38度以上才算發燒。
耳探要注意這點…
由於使用耳探計量度左右耳時會有溫度嘅差異,所以在觀察體溫期間,都要認定以同一邊耳朵來探熱。每次在同一邊的耳朵量度三次溫度,如結果有差異,要以最高的溫度作準。
焗一身汗可退燒?
家長慣常會為發燒子女蓋被子焗汗,希望能加快退燒,其實此做法大錯特錯。發燒會令體溫升高,正確處理方法要為身體散熱,例如減少穿衣,亦可於額頭或腋下冰敷、貼上退熱貼,或者用溫水抹身。
持續發燒要求醫
發燒是一種病徵,除了常見由傷風感冒引起外,其他感染如腦膜炎、肺炎、盲腸炎也有可能出現發燒症狀。
如持續數天發燒,加上原因不明,例如沒有其他傷風感冒的症狀,便需盡快求醫,找出發燒原因,對症下藥。
-
秋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秋分後開始晝漸短夜漸長,並且開始出現秋意,但暑熱未退盡,夜間有涼意,天氣開始變得乾燥。中醫理論認為秋燥侵犯肺臟,容易引起口乾口渴,咳嗽聲沙,大便乾結,皮膚乾燥搔癢,鼻敏感發作等等問題。3 day ago
-
相信很多家長每天早上都為小朋友上學前吃甚麼早餐而煩惱,早餐預備時間一來要快、要簡單方便,二來要小朋友喜歡吃。當然最重要是含小朋友所需要的營養素!要怎樣滿足家長及小朋友的所有希望呢?現在就由藝人及註冊運動營養學家(英國)歐倩怡分享一下營養早餐小貼士吧!24 day ago
-
是日處暑 (8月23日),雖然天氣還是很熱,但濕度已見降低,燥邪亦增加,爸媽們或許也開始感到有口乾舌燥。此時,中醫建議飲食上應以預防燥熱為主,減少進食煎炸、易上火的食物,並以甘寒食物為主,多喝、多吃滋潤湯水及蔬果,是此時的養生之道。1 month ago
-
每年暑假,都是小朋友最開心放鬆的時間,可以暫時放下書包,盡情玩樂一番。但暑假過後,小朋友就要收拾心情,回到校園。而家長,則可以為小朋友準備合時的強身健體、補腦醒目的湯水,為小朋友的身體打好根基,迎接新學年的新挑戰了!1 month ago
-
以前講起糖尿病,大家都認為是中老年人的長期病,其實兒童過胖易患二型糖尿病。事實上,近年數據發現,隨着生活環境、活動作息和飲食習慣的轉變,糖尿病的風險不再只限於中老年人。現今香港患有糖尿病人數達70萬人,佔總人口10%。糖尿病現已是全民需要關注的疾病。雖然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可有助控制病情,讓患者可以過着有品質的生活。1 month ago
-
立秋在三伏天之間,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最濕的時間,包含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橫跨整個7月至8月。因此立秋後,天氣不會馬上變涼,立秋只代表季節開始向秋天過渡。 溫度方面,從8月到9月,即立秋、處暑、白露三個節氣期間的平均溫度仍持續高企,待10月即秋分之後平均溫度才下降。雖然立秋期間平均溫度未下降,但如立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隨立秋期間降雨...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