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盲點】港爸港媽常做!「擦掉錯字」 德國老師禁止父母做的事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育兒風格,其中德國的育兒風格與亞洲國家大相徑庭,甚至直接攻擊亞洲家長最常做的育兒方式。你有幫孩子檢查功課嗎?在德國老師眼中,這樣的做法可是大不合格!
德國父母送孩子上學時,有別於香港父母,總是耳提面命「要聽老師的話」、「要乖乖上課」,反而要孩子在學校「玩得開心」。一位德國母親跟台灣育兒專家小魚老師分享德國教育。
她說,德國老師在學校開學的第一周到家裡做家庭訪問,提醒並禁止父母不能做以下五件事:
1.不可介入孩子的功課
2.不可擦掉孩子寫錯的字
3.看見孩子的作業有錯誤,不可說破,讓孩子自己去發現
4.孩子不會造句,不要提出意見,要讓他自己思考
5.不可在孩子做功課時坐在旁邊監督
聽完以上五點,這位母親問老師:「請問老師,那我不檢查孩子的功課,我還算一個認真的媽媽嗎?」
該位德國老師說:「是的,因為你沒有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那位母親又問老師:「那麼孩子做功課的時候,我能做甚麼呢?」
老師說:「當孩子做功課的時候,你也能有時間去做你自己的事情。」
那位母親問了老師最後一個問題:「那如果我幫孩子擦掉作業又有甚麼影響呢?」
老師很堅定的告訴媽媽:「接下我說的話你一定要記住——
孩子的作業中的錯誤全部被你擦掉了,不但老師完全無法檢視自己教學的結果;並且孩子也失去自我修正的能力,甚至,孩子會把訂正作業的責任交給媽媽,孩子自己也不需要再負任何責任了。
讓家長訂正孩子的作業,絕對不是我出作業的初衷。」
這段母親與德國老師的對話有很有意思,也發人深省。小魚老師說:父母做對了,孩子就會思考了。其實——這也就是德國孩子如何學會思考的方法。
以上文章已獲小魚老師授權轉載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能改變看待事實的心態,因為我們都能成為心理彈性的人。 在進行心理輔導時,我經常鼓勵對方學習分辨事物什麼是可控,什麼是不可控,人之所以活得負面和消極,大體分為三個原因,一,我們總執著於不可控的事情上,二,沒有把可控的地方做好,三,我們常用單一角度看待事情,缺乏全面了解和彈性。6 day ago
-
不少家長聽說運用「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 ABA)來管教小朋友,可以訓練他們聽從指令、在學校專注上課等等。當家長在網上搜尋與ABA相關的資訊時,會發現有形形式式的分享:有人推薦ABA教學法,讚嘆小朋友能夠在短時間便有顯著的改善;亦有人持刻板印象,覺得ABA教學法太機械化,擔心在模擬環境下才能見效。既然家長有那...8 day ago
-
不管你已為人父母或計劃在不久將來生育,電視劇 《反起跑缐聯盟》 都是你的寫照。它以幽默方式展示家長們的生活經驗和抱有的教育理念,以及大家每日面對的育兒問題。1 month ago
-
衝突後,孩子當然不好受;作為家長,亦可能因自己激動的行為和說話而感到內疚。心中自責:「他明明是我的孩子,為什麼我竟這樣對待他?」「我真是一個失敗的爸爸/媽媽!」憤怒過後帶來的是沉重的愧疚。縱然如此,親子衝突卻依然重覆出現。1 month ago
-
最近做了一個諮詢個案,是一名媽媽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太黐身,希望我能讓他的孩子獨立一點。當天,母子早到了15分鐘,他們在等待過程中,我聽見了小男孩問了媽媽一個問題,我也希望大家從這問題中有所反思,再問自己是否真的愛孩子?1 month ago
-
吃飯了, 還欠缺什麼?原來是手機尚未開 YouTube!很多小朋友都要「手機撈飯」才肯乖乖吃飯 ?點樣改掉壞習慣?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