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調查】港爸唔做磨心變神隊友 婆媳關係有望轉危為機 

三代同堂是中國社會普遍家庭享受天倫之樂的景象,香港亦不例外。而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很多形態,有同住或非同住的、有關係緊密或較為疏離的;為數不少的年輕一代父母基於各種情況和需要,選擇由「四大長老」幫忙照顧下一代。不過,兩對不同年代的父母,很多時候對育兒也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很多時候就會引起兩代間的衝突……

香港家庭福利會(下稱:家福會)獲李錦記家族基金贊助,由2015年開始由轄下的婦女及家庭成長中心推行「婆媳緣.祖孫情」多代家庭教育及支援計劃,為多代家庭成員建立支援網絡。2019年,家福會邀請香港樹仁大學及香港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展「兩代同行育兒孫」課程研究,製作了三套課程,希望三代家庭的和諧氣氛。

研究團隊在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間收集數據,探討課程的三組參加者,包括祖父母、父母及男士(中間人)課程後的成效。研究對象一共有134位參加者,當中包括祖父母72人、父母41人及男士(中間人)21人。

家福會較早前舉行發佈會,負責進行研究的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崔志暉博士在發佈會中指出,結果顯示「兩代同行育兒孫」課程對不同組別的參加者改善多代家庭溝通有顯著的成效,令小朋友表現出更多正向行為。

參加者表示,課程內容有助他們改善多代家庭關係,讓祖父母及父母明白兩代育兒之基礎是以兒童健康成長為目標。特別是掌握了避免在兒童面前衝突的技巧,大部份參加者強調名為「兩代紅綠燈轉危為機法」情緒管理策略、「知己知彼」及「將心比心」這兩個課題,最能有效協助他們面對多代或姻親關係問題。當兩代明白大家成長背景有差異,會主動學習尊重及信任,均有效提升兩代共同教養的自信心或親職效能感。有些祖母或母親指出,因管教上的轉變,看見孩子的行為有改善或進步。

Thomas參加了「兩代同行育兒孫」計劃,他表示,坊間比較少有針對男士(中間人)需要的課程,而這次課程讓他有效地掌握處理婆媳關係,以及學到以兒童的福祉為重,提升兩代的協調力。

「婆媳關係和我們(中間人)好比一個三角形,如搭帳幕一樣。小朋友為三角形的重心,在帳幕內受到保護。只要其中一方失去了平衡,帳幕便會倒下來,壓到內裡的小朋友。故此,作為中間人千萬不要逃避,只要找出合適的方法協調三方,整個家庭便會和諧,小朋友亦可以健康愉快地成長。」Thomas說。

雖然兩代的經歷和背景不一樣,但不論是孩子的父母或是祖父母,他們都是愛著家裡的小朋友。只要抱著這個共同想法,為小朋友一起合作照顧孩子,透過互相理解並調整照顧模式,整個家庭也定能享受育兒之樂。

有關「兩代同行育兒孫」課程

課程包括五大主題:「知己知彼」、「將心比心」、「姻親互補」、「同舟共濟」及「同聚共樂」,均屬促進多代家庭關係的重要因素。課程重視家庭與社區之聯繫,強調家庭成員善用社區資源,更有效及持續地建立多代情誼。

家福會婦女及家庭成長中心亦特別推出了「兩代同行育兒孫」研究及課程簡介書冊、《家庭夾心號》短片、《嫲嫲、媽媽不吵了!》親子圖畫書以及《和「孩」共樂》遊戲卡。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到家福會婦女及家庭成長中心網頁查看:https://www.hkfws.org.hk/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DR-Max兒童教材